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比较竞争优势与中国产业的国际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强调要素优势在一国产业定位中的作用,却把要素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忽略了其它的约束条件,致使践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化增长”之中,竞争优势理论所强调的优势要素,因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相距甚远,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定位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大国经济的特征,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对本国产业进行国际定位时,要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按照比较竞争优势原则定位我国的产业,既能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又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 ,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已圆了纺织大国之梦。但是 ,我国纺织业大而不强 ,国际竞争力弱。笔者根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现状 ,提出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实施强纺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应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前者是客观基础,后者是发展方向。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建立其竞争优势。对河北省的资源禀赋及区位比较优势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找出差距,培育集群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琳 《经济论坛》2004,(21):134-135
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主要是指比较成本论与要素禀赋学说。根据该理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的不同,而且各国产品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产品成本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应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80年代美国的波特教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即波特菱形理论。该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国能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主流理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受到了置疑和挑战,需要对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重新探讨。文章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以及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审视,并指出欠发达地区必须实现由资源导向战略向竞争优势导向战略转变,随后提出了增强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论》一书中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试图以此来解释一个国家为何在某个特定行业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成功并进而取得垄断性产业地位。波特认为竞争优势主要由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等方面因素在产品、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三个竞争层次上的不同组合构成的。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竞争优势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说等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聪群 《生产力研究》2006,(10):184-186
技术创新优势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之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源自于集群内部创新机会诱发的创新灵感、集群内部激烈竞争产生的创新动力、集群内部资源的可获性与共享性获取的创新资源、集群内部合作形成的创新范式。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是形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的盛衰,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竞争力之根本。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之关键源于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均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不具有持续竞争的能力。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主要有三种途径:提升现有的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转换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具有持久性、动态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主要特征.它参与到了企业战略实现中的决策、执行、管理、文化、人才以及营销等过程,促使企业之间由静态竞争转为动态竞争.企业战略实施中,竞争优势的构建形成了企业管理的最基础模式,企业的资源战略、人才战略、营销战略、管理战略、组织战略、文化战略以及知识战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促使企业通过管理资源的全面优化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竞争优势动态发展分析以及超级竞争和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对企业战略实施中的竞争优势构建提出了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奉行的“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所取代 ,使得国与国之间以资源禀赋为相对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变成以知识、技术为竞争优势的贸易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要求一国乃至一省的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 ,以合理的优化的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彬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7-13,108
本文根据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贸易的结果是两大产业的技术水平都上升,但劳动密集产业的规模扩张,而资本密集产业的规模收缩.因此,主要从产业规模角度、同时结合技术角度的分析,在理论上更为全面,政策上也更具可行性.据此,文章着重在比较优势的框架内探讨了产业规模、就业与技术三者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提出了在战略选择上的两个"两难选择",并认为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两个"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失去了采用传统保护手段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某些产业的关键环节选择技术跨越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并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高技术引进效果来有效实施技术跨越,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国际分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加剧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亟需通过国内价值链省域比较优势的互补协同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价值链产品内,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框架,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使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设计一个评测国家内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真实比较优势的新指标。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比较优势强度与广度最为显著,内陆省域比较优势集中于上游能源型部门;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凸显,服务业部门比较优势相对薄弱;比较优势高省域集中度与低省域集中度的产业部门中,均存在整体比较优势强弱差异,其中,高省域集中度产业部门比较优势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内涵及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既有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面,也有约束其发展的一面。对西部地区而言,要立足于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实现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Austral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extile and clothing (TAC) industries are analysed, using Balassa'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Vollrath's measures of competitiveness. The analysis based on Balassa's indices shows that Australia has a strong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textiles and clothing as aggregate commodity groups, but there i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ub–categories of 'special textile products', 'floor coverage, tapestry etc', and 'fur clothing'. The analysis based on Vollrath's indices shows that Australia is not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with respect to aggregate commodity groups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Grubel–Loyd 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was calculated for seven categories of textiles and two categories of clothing. The results show a rising trend in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ome of these categories of TAC products, implying that Australia increasingly exports and imports differentiated TAC products. Australian TAC industries may look to further promote exports of their products in the global market through increase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improved quality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6.
景瑞琴 《经济问题》2007,339(11):41-44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势非线性演化与线性演化并重之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推进产业模块化、实施产业集群,枸建区域联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否持续、如何挖掘与升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提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产品价值链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生产技术、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国比较优势产品结构的不同,而比较优势产品处于低端的国家获得较少的贸易利益。为了提高对外贸易利益,以低端产品为比较优势的国家应不断提升比较优势产品附加值水平,转变比较优势结构。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动内生于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所以应通过加强边干边学、技术创新和对技术扩散的吸收促进技术进步;通过促进资本积累转变要素禀赋结构,特别应注重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对当前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进行政策支持,则能够使动态比较优势结构发生逆转,有效促进比较优势产品向高端过渡。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a model with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es and agglomeration forces which cause each industry to concentrate in a single country. We show that the division of industries between countries is not unique, and that identical countries might have different numbers of industries and different wages and real incomes. Countries may gain by using policy to grab a higher proportion of world industry. Bounds on the set of equilibrium divisions of industry are found and we show how, with Ricardian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there are equilibria with industries locating in the country where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JEL classification: F 12, R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