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1期汛灾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洪涝灾害及其危害 洪涝灾害是指因洪水泛滥而发生的灾害,既有自然灾害,也有人为灾害,其中以自然灾害为主,主要表现是短期内因连降暴雨,江、河、湖水位猛涨,造成溃堤、垮堤、内涝等,或因山洪暴发而引发的灾害.洪涝灾害还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干旱、风雹、雪灾、低温冷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全省因灾死亡2471人,倒塌民房69万多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2亿元。自然灾害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布信息,今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较明显。长江中游地区降水量正常偏少,发生干旱灾害可能性较大;长江下游地区,受台风天气影响,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为做好今年汛期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及防汛抗旱工作,保障作业渔船、养殖设施、渔港等渔业设施及人员安全,湖北省水产局下发通知,强调要求各地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田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农田因自然灾害所致的受灾与成灾特征、机制等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尚未充分认识、把握灾害的发生机制之前,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记载的灾害事实,运用统计方法探寻其发生的统...  相似文献   

5.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仅最近几年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洪水灾害,暴雪、飓风等自然灾害在德国也时有发生。德国在应对频繁灾害的过程中建立了预警、抢险、救灾、减灾等机制,并在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新疆伊犁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灾害发生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灾害对伊犁地区旅游安全所造成的影响,详细分析了旅游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伊犁地区各景区、景点的分布,提出相应有效的防治策略,这对促进新疆伊犁地区旅游的长远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国灾后重建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仅最近几年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洪水灾害,暴雪、飓风等自然灾害在德国也时有发生。德国在应对频繁灾害的过程中建立了预警、抢险、救灾、减灾等机制,并在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差异明显,自然灾害频繁,危害相当严重,在全国属重灾区之一。复杂多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四川省每年都要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主要有山溪型、江河型、地震型等。洪涝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经济》2009,(10):16-16
一是树立防汛意识。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但并非不可预测和防范,关键在于切实树立防汛意识。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洪涝灾害对粮食企业可能造成危害的严重性,例如浸泡粮食,损坏设施设备仪器档案等各种资产,甚至致人死伤;其次,要遵守有关防汛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第三,要加大投入,积极提高企业应对洪涝灾害的硬件能力,新建库区及仓房必须达到既有防洪标准,已有旧的库区及仓房不符合条件应及时改造,满足防洪要求;第四,要注重协作,发扬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相互帮助,共同抗灾。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如何抗御自然灾害,减轻或避免损失,是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经常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一)而抗御未来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尽量了解自然灾害的历史,以掌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我们对500多年来的自然灾害历史信息,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看出万县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四个基本特征:1.从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看,许多灾害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周期性.以干旱为例,从明朝正统五年起到1990年间,各种时间尺度的连旱出现23次其中,连旱2年14次,连  相似文献   

11.
东汉至清江西农业自然灾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由民 《中国农史》2000,19(1):15-21
自东汉至清末这一千九百多年中,江西的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特征可分成四段:东汉至南北朝,灾害发生的频率低及灾害种类较单一,以旱、蝗为主;隋唐至北宋期间,灾害的频率仍然不高,灾害种类仍较单一,以水、旱为主;南宋元期间灾害的发生已呈多样化和高频率;明清时期灾害的特点是多样性、高频率、连续性和严重性。气候的变化是形成农业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然而,江西的地理特点及明清时期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也是形成农业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千九百多年的抗灾救荒中,江西人民最主要的经验是兴修水利和设仓积谷、储粮备荒。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区域性自然灾害是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探索区域性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和发生机制,是加强区域内防、减灾工作,保障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乐亭县近九百年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灾害的分析,揭示了该县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和发生机制、所造成的危害、未来趋势及警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项防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构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森林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安全总体处于良好阶段;森林资源管护投资、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管护总面积的比例等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护资本投入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人为干预因素,火灾发生次数是对森林资源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建议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增加管护人员数量,组建联合管护队伍,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森林巡护,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明代农业自然灾害之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明代农业灾害的状况从时、空上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灾害的特征与成因。文章认为,明代社会中后期遇到了以旱、蝗害为主体的、高频次、高速率、高幅度的农业自然灾害的挑战。这种穿透力甚强的农业灾害呈现出普遍性、不规则的周期性、复杂性、伴生性、积累性诸特征。造成这种灾害频仍的直接原因是气候的变迁与反常,而灾害之加剧是由屯垦、围湖、滥伐等致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行为所引起的。另外,水利不修、吏政腐败、庶民地主的衰落使得御灾能力减弱,也应是因灾为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现实来看,仅2008年,我国先后经历了南方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8.0级的特大地震灾害、南方的洪涝灾害等。这些都给整个社会的经济与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大多数的自然灾害最直接的受损者就是农业,关联损失者就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滞后,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上靠国家财政和民间捐助,对损害的补偿只能是低层次、小范围的,无法依据一种切实可行的体系来分担赔偿。《中国的减灾行动》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探索了关于建立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加之大旱、大雪、倒春寒等一连串气象灾害,今年我国气候总体异常,这给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自然灾害就是农业生产乃至人类生存的最大危害之一。据史料记载,在1920年至1936年我国发生的15次灾荒中,仅可统计的死亡人数就达1835.3万人。1991年夏天我国华东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5亿元。仅受灾农田就有3.15亿亩,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1800万亩。自然灾害使农业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产业,直接威协着国民经济基础的稳定。广西今年五月底到七月底连续受到洪涝灾害袭击受灾人数1000多万,直接经  相似文献   

18.
彭腾 《南方农村》2013,(10):69-73
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正向关系。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居民因灾返贫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源于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和灾害救助不足。要避免农村居民因灾返贫,必须通过保护与修复自然环境来防灾,生态移民及城镇化来避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抗灾和完善农业保险救助体系来救灾。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郯城县是个农业生产大县,过境河流有沂河、沭河、武河、白马河等,素有“沂蒙山洪水走廊”之称。历史上,沂沭河每到汛期常洪水泛滥,内涝积渍成灾,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汛期,而蒸发量又集中于3~6月份,致使早涝灾害交错发生,粮食大幅减产。为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上台阶、农民增收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20.
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海洋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频发。澜湄合作及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搜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事件资料,分析了流域洪旱灾害损失情况、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旱灾害是湄公河流域的主要灾害形式,流域4国洪水发生次数占总自然灾害次数的50%左右;洪旱灾害对流域各国的人口、交通、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均比较显著;气候变化是引起湄公河流域洪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