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3,(8):I0010-I0011
徐舍,古称“濑溪”,座落在中国陶都宜兴——美丽的西沈之滨。徐舍镇由7个乡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183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人口10.6万,是“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体育强镇”,是宜兴西部集经济、文化、金融和贸易为一体的中心镇、著名的江南鱼米“西乡”。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14,(7):I0001-I0001
正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东濒太湖,西部为天目山余脉,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近22万,陶艺创作异彩纷呈,紫玉金砂享誉世界,是宜兴的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历史文化特色镇和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省百强镇前列,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文明镇"。  相似文献   

3.
江南农村都山村,位于宜兴市官林镇,被誉为"宜兴第一村",村级综合经济实力连续7年位列宜兴第一位,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江苏省农村现代化试点村、无锡市工业明星村、无锡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花强 《江南论坛》2011,(11):48-49
新建镇地处宜兴市西北,是宜兴市西部工业重镇,也是宜兴市的百亿强镇,相继荣获无锡市民营企业“十佳创业基地”、“江苏省百家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江苏省十强产业特色镇”、“中国化纤纺织名镇”、“全国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国环境优美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新建镇空间布局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5.
在宜兴城内有两个湖,宜兴人分别称为"东氿"和"西氿",宜兴县志也把"西氿"东邻的一部分称作"团氿",因此,历史上把"东氿"、"西氿"、"团氿"俗称"三氿(jiǔ九)".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场能的江苏省行政区划变迁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能级指数、空间场能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1993—2013年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变迁。结果表明:1993—2013年,城市总量持续减少,地级市有所增加,县级市数量先增后减,县的数量则呈逐年减少的态势,市辖区数量则逐年递增;1993—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撤县设区为主,2003—2013年间,行政区划调整以撤市设区为主;江苏省城市空间场能变化较大,经历了前期的"极核化"和后期的"分散化"两个阶段;江苏省行政区划问题突出集中在南京—镇江(句容)、常州—镇江(丹阳)、常州—无锡(宜兴)、泰州—扬州区域。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万石镇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把万石打造成"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四大功能区统筹发展"的宜兴北部科学发展特色门户镇总目标,深化"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市场兴镇、和谐稳镇"战略,以"转型提速、生态提质、文化提效、民生提标、管理提档"为抓手,大力开展"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快创新转型,推进统筹发展,奋力争当全市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全面推进万石现代化建设进程。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位于宜兴市西南的西渚镇是美丽中国的乡镇缩影。近年来,在宜兴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西渚镇在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围绕"云水茶禅、古韵新辉",加快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旅游品牌响亮、生态环境独特、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项目多样、富民效应明显"的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名镇,2011年7月被授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一、走"深度开发"之路深度开发,就是注重内挖外塑,内继外拓,努力挖掘西渚浓厚的历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13,(12):I0001-I0001
新建,地处宜兴边陲,位于宜兴、武进、金坛、溧阳四市交界的黄金地带。近年来,新建镇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围绕打造"化纤名镇、大美新建"的总目标,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实力强劲的中国化纤纺织名镇、魅力独具的精致宜居花园新镇、活力无限的宜兴西北经济重镇,加快建成更开放、更大气、更具活力的宜兴西北部经济强镇,成为江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有特色的品质乡镇。  相似文献   

11.
《江南论坛》2013,(1):68-F0003
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江苏省和宜兴市西南端、云湖南岸,是宜兴市西南门户重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重镇、云湖风景区重要区块。太华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优良、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人民富庶,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绿化先进镇"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视角》2006,(2):48-51
江苏省江阴市华土镇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村”的“明星村庄”。  相似文献   

13.
宜兴梅花名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杰 《江南论坛》2008,(11):58-60
江苏省宜兴市,汉时称阳羡,六朝至隋称义兴,属昆陵郡,宋改名宜兴,清雍正时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间又合为宜兴县。宜兴地处江苏省南部,与浙江长兴、安徽广德接壤。唐以来宜兴属常州府,近年改属无锡市。境内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东濒太湖,溪流湖泊纵横,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水量充沛,比较适宜梅树的生长,在古代梅花的种植上占有一席之地,产生了一些观赏栽培的名胜风景,其中最为著名的颐山陆希声的梅花坞与县南的石亭古梅。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无锡工商行政管理局下辖江阴、宜兴、锡山、惠山、滨湖五个直属局和崇安、南长、北塘、新区四个分局。全系统现有65个基层工商分局(所),1301名工商干部,其中具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14,(8):I0012-I0012
正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宜兴市西南端,宜兴最南岸;是宜兴市西南门户重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重镇、云湖风景区重要区块;是长三角地区自然生态游资源、历史人文旅游景观资源最富集乡镇之一;是全国有名的"竹制品之乡"、"名茶之乡",先后荣获"  相似文献   

16.
学习贯彻江总书记“5·31”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精神,从宜兴工作的实际看,关键是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跃。从而实现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宜兴发展要“三个高于”和保持在苏南板块“第一集团军”地位的  相似文献   

17.
《江南论坛》2013,(3):70-71
宜兴工商局紧紧围绕上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切实强化效能建设,突出构建"一流的服务体系、一流的监管体系、一流的管理体系、一流的保障体系",优化举措服务发展大局,尽职尽责维护市场秩序,立足职能强化社会管理,整体推进提升队伍素质,充分展示了宜兴工商系统在自身建设和服务宜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新水平、新面貌和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江南论坛》2013,(10):I0001-I0001
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无锡太湖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位于著名陶都——宜兴市丁蜀镇,先后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重点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无锡市“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省观光农业园”。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评为“中国十佳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园”。  相似文献   

19.
杨杰 《江南论坛》2013,(9):45-46
创新驱动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切实提高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能力。近年来,宜兴西北经济重镇新建镇,立足"化纤名镇、大美新建"的总  相似文献   

20.
兰菁  罗震东  何鹤鸣 《经济地理》2022,42(1):98-107
我国乡村电子商务格局的判断多基于村域电商数据形成,对于镇域电商关注较少。文章从镇村相对数量关系出发将淘宝镇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镇域电子商务发育状况;剖析各类淘宝镇的空间格局,呈现乡村电子商务的地域分布梯度和载体层级差异,更加全面地揭示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反映镇村两级都有较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高度聚集于东部地区;反映村域电商发展相对滞后、而镇域电商整体发展较好的"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分布范围最广,分布的梯度差异进一步缩小;"村弱—镇强"型淘宝镇分布广度与集聚强度均处于前两类淘宝镇之间。四大板块间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载体存在明显差异,乡、镇层级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基于不同类型淘宝镇的数量和构成特征,将省域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划为五个梯队,以浙江省为中心、"T"字型开发轴与京广线相叠加的乡村新经济发展结构逐渐浮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