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有农村水利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基础之上,应用DEA模型对重庆市农村水利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1997~2010年期间农村水利投入产出整体效率偏低,存在规模效益递减(5年)的情况,农村水利投入规模与结构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对提升重庆市农村水利投入产出效率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期促进重庆市农村水利投入产出整体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青  李珠怀  刘丹 《技术经济》2010,29(1):48-51
本文利用1991—2006年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基础数据,就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投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不同作物单产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显著;不同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不同作物单产的影响是不同的,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影响要大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我国西部区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DEA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西部区域12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局部和全局性的比照分析,最后,对西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及TFP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洁云  江可申  李雪冬 《技术经济》2011,30(11):23-28,72
利用1997—2007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发投入数据以及1999—2009年研发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29个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11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年均技术效率只有0.4;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省份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当;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省域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2003~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大部分地区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其拐点出现于2004~2005年间;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科研活动市场化程度、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产学研结合程度、科技人员投入对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各指标每上升1%,其效率将分别增长0.39%、1.01%、0.31%和16%,但科技经费投入对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综观县域层级的产业效率研究亟待拓展,本文以四川省甘孜地区各县域的农业经济为样本、使用CCR-BBC数据包络法分析该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效率的现状,通过总效率分解和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分析,得到该地区各县域农业效率的规模报酬状况;本文进一步对各县投入-产出项做差额变量分析,得到相应的改进方向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治理挑战。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如何,是否取得治理效果,这是亟待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从"投入-产出"视角测度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对改善大气环境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整体上水平不高,距离实现DEA有效存在较大差距;第二,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并显现出东中西部地区逐步收敛的趋势;第三,在全国范围内,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提高对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在西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与治理效果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此,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西部地区应加大治理投入,合理承接地区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6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公共服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了各地农村公共服务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北、辽宁、上海、福建、山东、广东、山西、湖南、内蒙古、四川、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公共服务属于DEA有效;农村公共服务纯技术效率水平和规模效率水平在全国均呈梯度变化特征,即东、西、中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纯技术效率依次递减,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规模效率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省市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贺正楚  吴艳  周震虹 《经济地理》2011,(6):999-1002
发展两型社会农业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将DEA评价方法应用于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的效率评价。通过各个省市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等5个省市农业生产的产出已达到规模最优,农业生产在投入结构上也是技术有效的;我国其它的26个省市农业生产效率还比较低,这些省市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化程度还不高,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缓慢,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是决定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其中农业灌溉设施利用效率过低和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明显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增加农业机械投入的种类,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增产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发展活动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数据包络方法对中国2009年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中国R&D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行业之间、地方之间效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研究能力与管理水平低是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基础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国内46家信托公司2005—2012年数据,基于DEA方法构建FAVAR模型,对不同地区信托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信托公司投入产出效率总体仍处于递增阶段,推动了信托业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信托公司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景气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地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速和利率等变量对效率变动的冲击最为显著。未来几年,我国信托公司规模效率增速都将降低,中部、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增速还将受到制约。但是,随着不同地区信托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我国信托公司的潜在投入产出效率将在长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杨桂元  曹秀芬  宋马林 《技术经济》2012,31(11):80-85,128
在界定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环境因素的非径向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DEA模型。利用相关数据,从省际、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14个省区的电力能源效率是有效的,且这些省区不存在电力节能潜力;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的平均电力能源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该均值最低;我国省际电力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距,且4大区域的电力能源效率存在一定的梯度差距;对省区进行投入、产出调整,可使全国的电力消费量缩减6309.08亿千瓦小时。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电力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构造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均等化水平及效率进行估算。研究结论为:公共服务总投入除云南、内蒙古、宁夏三个省区外,其余省区的非均等化程度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区的投入差异显著;各项具体投入项目的非均等化程度排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除广西外,其它省区的投入产出效率都较低,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将DEA方法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相结合,测度了2007—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9大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总体的技术效率不佳,但庞大内需使其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其技术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港口规模有关;从动态效率来看,9大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其增长率为正,但个别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省份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存在明显差距;技术进步迟滞和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1995-2009年我国28省区研发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测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绩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只有0.567,还有40%多的提升空间;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具有更大的产出弹性;各地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差异很大,东部地区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当;历年的平均效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SE—DEA模型的中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E—DEA模型,首次对中国31个省(市)林业投入及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及分析,有效解决了DEA效率测算中同时出现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国各省(市)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值的有效区分基础上,通过对优势参照标杆的学习,提升落后省(市)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引导我国对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关注,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非参数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中国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效率水平。将建设基础设施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将经济增长设置为期望产出指标,引入其对环境的污染为非期望产出。将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与产出数据为生产可能集,基于二阶段的SBM和CCR模型来评估中国基础设施效率水平。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有非期望产出和无非期望产出的两种情况下,东部省份基础设施效率要高于中部省份,中部省份高于西部省份。另一方面,在非期望产出权重提高时,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效率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明显,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