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任何一个发展快的城市,其最明显的指标之一就是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并不是靠出生多于死亡的人口自然增殖,而主要是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这是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天津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现代社会文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活动在城市聚集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最活跃的核心区域,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大量聚集到城市,带来对于城市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压力与日俱增,城市中心区由于自身负担太大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在交通速度和人口密度的分析,从而探究出一些在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上的问题和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城市竞争力 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德福认为:"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集,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场所和政府首脑机关所在地,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的安全与防灾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城市必然是防震减灾的重点.本文在分析现代城市潜在的地震风险,城市地震灾害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基础上,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提出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德福认为:“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集,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为地球陆地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中心,当前世界上有5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不能离开大自然。然而,现代城市环境的突出弊病,就是由于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而导致的由物理因素为主体的人工环境主基调,使城市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远离了大自然。为此,长期生活在繁华都会的居民正在为拥挤、噪杂、繁忙、污染的环境的困扰,而  相似文献   

8.
《重庆经济》2006,(11):26-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各种阻碍人口流动的体制性政策的逐步松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已成为流动人口聚集的节点。重庆作为西部直辖市的设立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内外人口流入重庆城区。  相似文献   

9.
浅谈城市雨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等问题逐渐凸现。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高密度聚集,城市工业生产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极度缺水。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建筑群等不透面积的扩大,雨水不能再人渗地下补充地下水;汛期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和城市局部洪灾,有时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解决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及城市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一个好的途径。城市雨水利用能有效利用弃水,化弃为用,兴利除害,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传统粗放用水向现代集约用水、可持续用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源泉。麦肯锡研究院通过分析全球2000多个城市发现,600个大中城市聚集了全球20%的人口,却创造了全球60%的GDP。到2025年城市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天津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25个大城市之一。文章建议天津推进经济强市、科技强市、生态强市的"BIG"计划,建设世界活力之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城市平衡社会文化、城市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奥林匹克绿色体育的环保理念,揭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应由经济水平、生态环境和资源效力等几个层面组成。文章阐明申奥与城市现代化和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明确了实现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化战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经济学与政府社会福利改进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改革与战略》2009,25(11):9-13
先天禀赋和后天发展机遇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中财富创造者在现有制度环境下财富分配成果的不同。因此,贫富差距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文章证明了基于经济人假设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自身并不能解决财富的有效分配问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能走“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老路,而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例如通过合理的税收转移支付为穷人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文章建立了政府社会福利改进的基础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字模拟,最后还解析了模拟过程和结果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缩小城乡物质财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心议题。理解城乡居民对财富的认同差异及其根源,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并改善宏观政策的包容性与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于财富获得更多地表现为"推崇",认为已有财富获取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城市居民则更倾向于"诋毁",认为财富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公平或个人行为的不道德。究其原因,在于城市的社会复杂性及其社会信任体系的瓦解,使得城市居民更加怀疑其他人财富获得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平感知的增强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财富获得表现为"推崇"的概率。文章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应保持财富分配的合法性和公平性,警惕信任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本理论在布厄迪的资本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不仅因为文化资本理论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原有的资本概念,同时还为其进行社会结构分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引起物品服务的不断流动,形成了本身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  相似文献   

15.
杨军 《特区经济》2008,228(1):259-260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普通百姓不能与富裕阶层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资本财富往往给资本财富的所有者带来更多的财富。随着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及占有公共资源差别的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收入差别也节节攀升,甚至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财富快速向少数人集中,各地亿万富豪的出现刺激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极大误导和扭曲了社会理念,如此构成了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普通百姓强烈呼吁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完善政策,调整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假若贫富差距继续恶化下去,必将妨碍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善炜 《特区经济》2014,(12):11-14
1990-1996年,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主政的时间。习近平同志在福州主政期间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方略,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风和精神。他紧紧把握改革这一主旋律,始终抓住开放这条生命线,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渗透于全市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九十年代造就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福州。本文总结梳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和观点,对指导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占斌 《乡镇经济》2010,1(1):18-23
收入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大局,社会认同度很高,反响也比较强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阶段最具政治意义的经济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改革分配制度。“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我们要实施强国富民的战略,改革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城市竞争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市自主权的不断增强,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以致城市竞争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此,把城市竞争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我国城市间竞争现状、原因、后果,总结了城市竞争的特点,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并对城市在竞争中的地位进行了划分,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以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涛  刘翔 《理论观察》2014,(12):23-25
公民社会包含多重涵义,它主要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所蕴含的精神。社会现代化包括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等多个层面,而人的现代化是其最终归宿和目的,人的现代化包含价值和实践两个维度,公民社会本身的结构及其所蕴含的平等、民主、自由、仁爱、责任、宽容、竞争等精神与人的现代化理念相辅相成,公民社会的建构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促成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筑同绘画、雕塑并列为美学的经典代表。历史保护建筑是城市历史的凝固与展现。本文以哈尔滨为视角,介绍了哈尔滨历史保护建筑独具特色的风格及其发展与保护,进而强调通过英语导游词来推介"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历史保护建筑,其本身既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意义和旅游资源价值;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并提升哈尔滨旅游资源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