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对集群的属性问题进行了再探讨;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基础,从"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和"生产要素状况"4个方面探讨了上海张江和台湾新竹两个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除了"生产要素状况"以外,新竹园区在其余3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均优于张江园区;从而指出,张江园区应加强创新的区域软环境建设和官、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技术、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并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宇婷  易加斌 《技术经济》2023,42(10):81-93
以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研究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网络嵌入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嵌入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开放式创新。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嵌入通过影响数字化能力进而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进一步讨论发现,网络嵌入的子维度关系性网络嵌入对数字化能力的三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资源协同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嵌入的子维度结构性网络嵌入对数字化能力的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数字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对于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构建协同共生网络生态,提高园区企业网络嵌入程度,进而培育和构建数字化能力,提高区域开放式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是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产业创新不足的现状,如何通过跨界整合创新资源,集众园区之力形成整体产业优势,是实现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对数字内容产业链网状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园区企业跨界协同创新行为,并从微观延伸至中观,关注园区整体,研究了数字内容产业园区协同创新的4类模式,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政策、集群发展政策及园区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科技园区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前期开发战略,是涉及物联网经济、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传统的产业园区理论主要从产业经营角度,分析一般科技园形成的经济动因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较少有专门研究物联网科技园区建设管理方面的论文。主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物联网科技园区建设的管理运作模式及其前期开发的战略定位,并以广州家电业物联网科技园区为个案进行了分析。其相关探索对区域经济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技术战略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实施效果对企业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阶段、技术战略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计算区域技术战略对企业迁移作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评价区域技术战略对企业迁移的影响效果。最后,从区域技术战略的实施形式、连续性和柔性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新常态”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质态、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协同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提出必须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增强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点开发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以广西的省级重点开发区——梧州市为例,通过对梧州市2006—2009年招商引资的数据分析发现:梧州市承接转移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承接产业转移与地方资源禀赋相关性强,产业转移来源地以广东、广西和福建为主,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分析认为: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推力因素,较为宽松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是梧州产业集聚的拉力因素,开放程度提高与资源依赖性增强、以及廉价的运输成本使得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和集聚成为可能。寻找企业最小综合成本的区位是我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因此,重点开发区域产业集聚是地域功能属性、综合成本和产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高科技园区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我国高科技园区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多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新创业资源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很多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竞争力表现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三个方面。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形态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性,区域物流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协同、产业协同和竞争协同三个方面提升区域的竞争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美国硅谷开创了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先河,科技园区已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最为成功的模式。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我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这一先进的园区模式,相继在全国布局建设了53个国家级科技园区,致力于构造具有跨世纪战略意义的现代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空间。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1999年,我国53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3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60亿元,实现利润256亿元,完成出口85亿美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由区域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及产业转移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和津冀间优势产业的重合度较高,存在严重的产业趋同,其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其协作倾向较强,转移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移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转移主要集中在较近的城乡边缘区,且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转变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并行的新阶段。京津冀产业对接与转移的总体思路应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科技园区的管理、创新及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园区概况意大利科技园区发展较晚,第一个科技园区(的里亚斯特科技园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全国共有35个科技园区,其中南部13个,北部和中部有22个。意大利还没有软件科技园区,但在许多园区中都有从事软件研究开发的企业。建立科技园区的宗旨是加强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间的联系,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园区各类机构(园区联合体、企业孵化器、研究机构及金融机构等)的合作,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人才培训、金融咨询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服务,“孵化”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科技…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点产业,其发展水平与政府行为和资源禀赋条件紧密相关。本文基于2014-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文化创意产业数据,从财政、税收和营商环境三个维度衡量地方政府竞争,使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和资源禀赋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存在正向滞后效应;财政竞争和营商环境竞争有利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技术进步,长期的税收竞争则会抑制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对文化创意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与地方政府竞争手段有关,文化创意资源禀赋在营商环境下存在“资源诅咒”,在财政和税收竞争性下存在“资源恩赐”;资源禀赋将加剧当期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负向效应,削弱正向滞后效应,与地方财政和营商环境之间存在不显著的协同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促进要素流动是地方政府竞争和资源禀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机制,其次是集聚效应和挤占效应。  相似文献   

14.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政策环境选择。(1)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培育投资主体。政府要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方面有所作为,要将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同时,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配置资源,培育产业。在指导思想上一定要明确,企业、农民才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主体,要引导培育广大企业和亿万农民投资园区,投资农业。当然,不排除政府为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在一些区域进行直接引导与介入,但一定要适时退出。(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准确定位。要定位在突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工业园区是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但园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影响着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的提高。从产业共生的视角,提出了依靠园区企业合作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并分析了产业共生合作模式、合作关系和资源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主要依靠土地价格优惠及政府政策扶持等外生型因素、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了生态化创新发展解决方案。选取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与中关村为典型案例,采用NVIVO10.0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案例园区开展纵向研究,总结3次译码,纵向分析了两园区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从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分析了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及运行机理,并构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模型,提出了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产业园区是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主战场”,结合企业需求和产业特点,优化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可助力园区企业实现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度持续提升。本文结合产业园区的特点,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做出简单概括,同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望为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指导,打造现代化高质量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9.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培植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和传播的基础,如何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上培育区域品牌?本文在对温州鞋业、绍兴轻纺、嘉善木业、青岛家电、武汉光谷等5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地方人文资源型、市场集散推广型、外资资本带动型、名牌企业配套型和技术创新推动型5种典型区域品牌培植模式,为我国各地培植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