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积极探索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对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改革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试验,以期在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方面进行实践,构筑经济增长极,从而推动安徽整体改革的进程,并对其他地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GEM专家调查问卷数据,文章对合芜蚌创新试验区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芜蚌创新试验区整体创业环境良好,但在金融支持、教育与培训、研发与开发转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同城市间创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了改善合芜蚌创新试验区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物流作为现代物流活动在地域系统内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我国对现代物流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物流理论、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讨论,从空间角度的研究主要是对区域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及内部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3与2018年城市POI(兴趣点)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与热点分析法,探究乌鲁木齐商业中心演变与商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乌鲁木齐商业空间由单一核心逐渐发展为多核心商圈,各类商业辐射范围扩大、集聚程度增加,但发展速度不均;商业空间呈多中心组团沿交通干道向两侧延伸的扩散方式,南部区域商业职能较北部更完备;不同的商业业态集聚形态与区位存在差异,核心区商业职能完备且功能互补,外围区商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拓展速度,各类商业网点分布较为分散。从宏观角度剖析乌鲁木齐商业规划与布局问题,为城市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Critic客观权重赋权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DE指数逐年上升,东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变化趋势,全国30个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高到低可以划分为四个梯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因此,要基于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采取差异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均衡化发展,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自贸区试点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9年全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探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的影响作用、中介路径及空间辐射效应。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主要通过创业动能提升、高水平开放和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激励试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空间辐射效应方面,直接估计、间接估计以及两类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均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周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辐射效应,自贸区试点城市“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政策效果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际交通PPP项目的面板数据,在修正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交通PPP项目的空间格局,并构建空间Tobit模型探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交通PPP项目的空间格局呈现网络结构形态,省际交通PPP项目的关联程度并不高,项目协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等级结构较弱,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网络中发挥"桥梁"作用的省份多属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交通PPP项目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建议政府在宏观调控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建立灵活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区域间项目协作沟通。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纷纷借鉴沿海地区经验,通过引导部分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建设。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促进机制和反馈机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自1990年以来我国产业集聚和城市空间集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资源型景区旅游环境下酒店空间发展是旅游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旅游资源分布合理性的前提。基于此,应对资源型景区旅游环境下酒店空间发展格局进行规划,确定旅游资源的主体位置,增强市场机制引导酒店核心区域优化,促进酒店空间与旅游景区空间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景区的酒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性。本文在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均比较明显。通过比较发现,运用空间过滤模型消除空间相关性可以较好的识别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避免模型设定中的多重共线性。  相似文献   

18.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将对城市、区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区域发展除沿袭传统经济理论中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溢出效应之外,还因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深化对内改革产生集成动力机制.本文认为:对城市发展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顶层设计的动力机制、促进资源自由流动的推动机制、强化城市功能的提升机制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对区域发展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振动力机制、与城市群战略的合成动力机制、与国家战略的叠加动力机制是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2005—2009年的省际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人力资本与FDI均对我国自主创新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助于对FDI所带来的国外技术的吸收。同时发现,我国各地区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来估计变量间的关系比经典回归模型更为稳健可靠。  相似文献   

20.
“均衡经济学的不相关性”论点正在将新经济地理学的集聚问题研究推向主流经济学外围.基于要素流动理论,生产要素的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划分,可以内生化处理集聚的空间区位选择,揭示出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的相互匹配是经济活动集聚性质、特征及其空间锁定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基于门槛变量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实践的检验,其结果表明,要素流动对经济集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前提条件必然是空间性要素与非空间性要素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否则要素流动不仅不会促进经济集聚,反而对经济集聚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