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财政透明是国家良治和善治的核心要素,既是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内在诉求,也是区域创新宏观环境的重要支撑。立足于财政透明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典型事实,将财政透明、公共支出结构与区域创新水平纳入同一理论框架,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实证检验财政透明对区域创新的多重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模糊透明对区域创新产生直接负向抑制效应,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提升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的模糊透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不规范对区域创新存在负向循环机制,提升财政透明清晰度、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所在。研究结论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而释放制度红利、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形态,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房志伟 《现代经济信息》2011,(6):149-150,159
中国财政分权的实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渐渐暴露。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地方公共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分析财政分权对其影响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重视民生建设合理的调整财政支出比例、全面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合理分权等相应对策,以使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事业对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对2005-2007年我国省级数据的描述统计发现,各省的财政文化支出占本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小且省际间差异较大。通过三因素文化支出模型的构建和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省财政文化支出的多寡主要受制于该省的财政能力,其次才是市场投资的推动,而公民文化需求的影响则最弱。这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文化投入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还很远,应当引起决策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规模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公共支出已经由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公共支出总量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经济建设性支出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公共服务支出总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协调发展效应.据此,本文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标尺竞争,这种竞争和财政分权制度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度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正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则具有负效应。研究还发现,转移支付比重过高会扭曲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形成预算软约束,从而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丁辉侠 《当代经济科学》2012,(5):105-111,128
本文利用省级样本地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分别为倒U型和正U型;地方官员的晋升环境越好,并不必然带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分税制改革、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这表明,中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于公众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支出偏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财政分权无疑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198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省际名义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总体上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出分权比收入分权对经济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对各区域经济影响不同,财政分权的系数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小,表明财政分权将会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使用2000~2009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广东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评价结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财政分权和文化政策等政策变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等经济及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会稳定指标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具有优先性。本文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稳定考核纳入晋升激励机制,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实证检验社会稳定考核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稳定考核具有增加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降低生产性支出的作用。社会稳定考核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与地方公众诉求表达能力有关,公众诉求表达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增加维持性支出,纠正生产性支出偏向,解决民生投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淑翠 《财经研究》2011,(8):135-144
文章基于我国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据本身隐含信息进行内分组的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来检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拓展了Armey曲线推论。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最优规模为9.32%,财政支出最优结构为1.643,并且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都在最优值两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相比而言,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的转换速度似乎更快。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路径选择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该结论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通过多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将增加0.1367%;进一步的因素分解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贡献度为8.72%,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关注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面对为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消耗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转变的转型期,政府更加倚重积极的财政政策,试图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文章引用197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政策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递渠道.结果 显示:财政政策波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财政政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财经》2015,(7):91-104
本文基于中国35个典型城市构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透明、晋升激励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越高,公众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低、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在信息公开机制与政府会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财政透明不仅未能产生应有的问责约束效应,甚至已成为市级政府粉饰经济绩效、掩饰社会责任的工具。进一步研究发现,GDP导向的官员晋升激励会强化上述悲观效应。现阶段,我国应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机制,推动财政透明对公共服务的影响效应由悲观变为乐观;同时,优化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将社会性公共服务纳入官员考核指标体系,以正确引导和激励地方政府践行公共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腐败水平的决定因素,并特别关注财政分权的反腐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影响地区腐败机制的多元性,财政分权能够通过推动政府规模膨胀和支出结构扭曲而加重地区的腐败水平;而在控制政府规模和支出结构的前提下,财政分权则能对地区腐败水平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地区人均GDP、受教育年限和开放程度都是影响地区腐败的重要因素。最后,还尝试性地给出反腐倡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生支出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长久以来,相关研究大都认为两者线性相关,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本文得出了民生支出与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的推论。利用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地方民生支出的不断增加,民生支出先是扩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开始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分别从东、西部地区进行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是稳健的,并不存在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以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测度为出发点,利用2003~2013年我国31个省份公共文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Tobit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总体较低,存在着15%的投入浪费,地区不均衡问题显著,公共文化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在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等。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制度因素对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可以“手脚并用”的约束条件之下,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一般性的结论.而在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竞争”成为地方政府的约束条件之后,财政支出关注的对象倾向于经济而非民生类公共品似乎是合理的.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医疗供给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剔除了“市场”方的供给因素,财政分权与医疗供给负相关;地方的财政能力对医疗供给有正的影响,而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与之负相关;医疗供给结构偏重于医疗设施的“硬件”增加而非医务人员的“软件”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孙锐  高仰杨 《经济与管理》2013,(10):23-27,33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