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净利润进一步分为经营性损益利润和金融损益利润,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营运能力,以期为投资者发现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损益临界点按照核算对象,可分为产品损益临界点、部门损益临界点,按责任主任,可分为利润中心损益临界点、投资中心损益临界点、企业损益临界点;按核算环节,可分为税息前损益临界点、息后税前(简称税前)损益临界点和税后损益临界点。由于没有利润时就不交所得税,故税前损益临界点与税后损益临界点是一致的。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则都有税息前、税前、税后之分。才能正确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三项准则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这些准则的公布引起了证券市场的极大反响,他大大压缩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的空间,并引发了上市公司、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主体对经营性损益理念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很多。企业科学地实施投资项目的损益平衡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决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5.
非经常性损益作为部分企业调节利润的有利工具,是否影响了企业价值,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否分辨非经常性损益,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分析了其非经常性损益的特点,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设置财政部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行业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规定在损益类科目中单独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减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增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这样,与修改前的行业会计…  相似文献   

7.
从营业利润业绩评价的视角,分析了丽珠集团2007至2009年季报及年报的财务数据,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变动,使得营业利润对企业收益的解释能力减弱,导致营业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创造利润的能力。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成本的概念,以及"核心营业利润"的损益计算模式,建议将其列为利润表计算损益的一个中间指标,使利润表向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的信息更丰富,更能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研究结论弥补了营业利润不能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的局限,拓展了企业经营利润的计算模式,改进了企业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丰富了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视角,也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计算和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套较为简便有效的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提出,到4次修订,体现了"损益"观念的转变过程:由过去的将"净利润"视为"正常损益",到仅将"净利润"作为"确认损益",从中分离出"非经营损益";由仅将营业外收支视为"非经常性损益",到将计入营业损益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分离,再到引入"虚拟损益",使"正常损益"的概念更加清晰,对企业获利能力的评价和预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非经常性损益”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提出,到4次修订,体现了"损益"观念的转变过程:由过去的将"净利润"视为"正常损益",到仅将"净利润"作为"确认损益",从中分离出"非经营损益";由仅将营业外收支视为"非经常性损益",到将计入营业损益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分离,再到引入"虚拟损益",使"正常损益"的概念更加清晰,对企业获利能力的评价和预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本量利财务分析损益方程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损益方程式实际上是利润表的模型化表达,本文就损益方程式及其变换形式进行充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计损益观与资本经营损益观理财活动日益成为微观经济活动的核心,财务评价问题已经成为现代财务活动的核心问题。要建立准确的评价体系,明确理财活动的损益观念及与传统的会计损益观念的联系与区别,具有特别意义。理财活动本质上是资本经营活动,讨论理财活动的损益观也就是讨论资本经营活动的损益观。资本经营活动损益观的特点同传统会计损益观相比较而得以凸显。传统会计损益观的基本内容为:以收入减去费用而得到利润。会计基本理论中存在一个理性的假定即持续性假定,从根本上否定了核算一项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的可能性,会计核…  相似文献   

13.
外币业务是以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的经济业务,我国企业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一般采用外币统账制,即在发生外币业务时必须及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企业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会引起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汇兑损益。企业需要对发生的外币业务汇兑损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正确核算,并分析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这是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信证券和云南白药的“实现损益”对比分析.得出用“实现损益”作为分配薪酬与利润的基础好于“净利润”,但在分配问题上强调“实现损益”理念会造成忽略谨慎性原则的偏颇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杨红亮 《审计月刊》2007,(11):46-47
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与披露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会计学界的关注。在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相对较晚,许多规范和制度还未建立。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调节利润,粉饰业绩,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对非经常性项目的内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与披露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损益均衡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测算一定时期内使企业营业利润等于零时的保本业务量。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成本按习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相应的预测分析。自管理会计引进我国之后,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可以运用损益均衡分析提供的基础资料,进行多方位的均衡分析,以满足管理者不同情况下的决策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现行的营业利润损益计算模式的逻辑入手,认为其存在收入与成本不能较好匹配、对企业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未作区分的逻辑缺陷,导致营业利润变化幅度过大,不能反映企业基本业务的获利能力。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本文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成本以及利润贡献等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以利润贡献为中心的损益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利润是否具有持续性和可重复性是判断一个企业经营成果质量的关键,然而现实中许多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损益扰乱了利润的持续性和可重复性,大大降低了利润信息的相关性。因此,笔者建议对利润表列报进行改进:对费用(损失)和收益的划分应以持续性和经营相关性为出发点,将年度利润划分为正常活动损益和特别损益两大类别;正常活动损益分为经营活动损益和投融资活动损益;特别损益分为非正常损益和偶发损益。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结构与项目列示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未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但却影响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评价的虚拟损益单独列示,以提醒报表使用者不要简单地将净利润作为实现损益对待。净利润仅表示确认损益,需要剔除虚拟损益计算实现损益。同时,防止投资者根据净利润对企业作出错误的评价、预测;防止企业根据净利润过度分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已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一九九七年八月一日起正式施行.合伙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从会计核算角度看与公司制等其他类型企业是有一定差别的。本文结合西方财务会计就合伙企业损益分配及会计处理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合伙企业损益分配方案的制定根据《合伙企业法Z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由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由此可见为体现公平,合伙人在签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