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世纪的亚当·斯密第一个提出了完整的分工理论。他在经典名著《国富论》中以别针的生产为例论述了分工的巨大作用,他写道:一些专业化的工人,如果每人承担别针的某一道生产工序,一天内可以生产出的  相似文献   

2.
张雁  刘峰 《南方经济》2004,(9):26-28
本文拟从分工的角度探索中介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脉络。文章首先论证了分工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市场演进的程度,随后阐述了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中介组织随市场范围的扩大而产生和发展,并推动市场的进一步演进。从而得出结论:分工深化的同时,市场不断地演进,中介组织也因此得以产生。分工与市场相互促进,表现为事物发展的两面,当分工深化或者说市场演进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中介组织作为分工深化的结果得以产生,市场也就演进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大多都是给定分工的前提下而展开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集群内部分工的类型与过程,并建立企业集群内部的分工模型,最后指出企业集群的分工优势。  相似文献   

4.
5.
分工与专业化产生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并反过来提高经济体系的总效用,但同时分工的出现是以交易费用的相伴而生为代价。分工无论是在市场组织形式下进行还是在企业组织形式下进行,只要劳动的交易效率高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都是合理的。斑马经济的失败和小狗经济的成功就是因为“小狗”企业的运行符合该规律而斑马因雇佣的劳动交易费用太高而运转失灵。  相似文献   

6.
劳动生产力是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清代长江中下游两大区域之间形成典型的地区分工模式和专业化生产格局,长江下游地区输出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商品,中游地区输出粮食、木材等土地密集型商品,两个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促成两大地区间数量巨大的大宗商品交换和物资流动,长江流域成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国内远程贸易区域。本文基于清代粮价数据,从市场整合程度、价格的空间相互作用、地区价格差三个维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1738-1820年的市场发展过程、贸易条件和地区分工模式的演变进行初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市场扩张现象的阶段性过程,对“斯密型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何时达到其极限等问题作出初步的探索,进而考察长江中下游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工与专业化产生于交易效率的提高 ,并反过来提高经济体系的总效用 ,但同时分工的出现是以交易费用的相伴而生为代价。分工无论是在市场组织形式下进行还是在企业组织形式下进行 ,只要劳动的交易效率高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 ,都是合理的。斑马经济的失败和小狗经济的成功就是因为“小狗”企业的运行符合该规律而斑马因雇佣的劳动交易费用太高而运转失灵。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改革与开放》2003,(11):23-24
<正> 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分工与互补是以全球商品链和生产网络为基础的广泛全球化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两岸加入WTO、全球经济快速整合以及两岸经贸迅速成长的背景下,两岸更应针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彼此相对优势的资源,进行分工合作与产业互补,共同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海峡两岸拥有的生产资源丰缺程度差异较大,在实现比较利益的前提下,分工互补的机会和空间十分巨大。总体而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专业化与分工结果的国际贸易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框架的,在其中,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不同的基础,扬小凯、黄有光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出发,构建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新理论以专业化与分工为基础,引进外生交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市场组织与层系等参数,使得贸易在经济中的产生内生化,并由此形式化了贸易的发展历程,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基础。同时,该理论也存在着较难实证检验的缺陷,且由于其有些前提假设过强,也限制了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我国市场经济先发地区的市场发源问题.地方性交易传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存在多种贸易形式和分工结构,保持了连续的变迁,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最终确立了制度化的市场经济.本文以浙江省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运用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展现了当地经商农民与地方政府的产权博弈过程和"鸡毛换糖"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市场创业者的丰富事实,对传统与变迁的历史结构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孙浦阳  宋灿 《世界经济》2023,(3):125-153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企业间交易数据,探讨了贸易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市场可达性对贸易网络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其作用效果随着市场可达性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其中,购买网络深化了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销售网络拓展了企业分销渠道并形成规模经济,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则有利于降低企业购买或者销售过程中所需克服的固定成本;具有地理邻近关系及产业互补关系的企业间所形成的贸易网络对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上游垄断壁垒的降低及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信息壁垒的降低同样有利于增强贸易网络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作用效果。本研究结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网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结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保障角度研究人工成本与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成本低廉一直是我国企业重要竞争优势所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资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国际经济体系中企业责任要求日益完备,企业继续采取低工资、低成本进行国际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基于此,对我国目前的人工成本状况进行分析,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对于维持和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亦亮 《特区经济》2006,211(8):334-335
企业群分工结构演进不仅能提高生产力,而且还有一些重要的特殊功能。企业群分工结构演进受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及交易费用影响,存在经济边界。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与市场在粮食经济中的分工和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分别分析了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局限性,并对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分工与协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长三角的产品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开始下降,研发和专业服务逐渐向上海集中,中心城市上海和江浙之间存在从产品分工走向功能分工的迹象。事实上,近几十年以来日本和美国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都出现了从产品分工向功能分工的演变:中心城市更多的发挥管理、研发和服务的功能,生产功能则主要由经济圈其他城市承担。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在南北贸易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机制及其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技术层面的如企业异地管理成本的减少,还是制度层面的如针对产业转移的行政壁垒的降低,都会使稳态中经济圈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的产品分工程度降低,功能分工程度上升,并且在稳态中,经济圈的技术进步率和经济增长率增加,居民效用的增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查振祥 《特区经济》2005,(1):134-135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经常成为现代公司中一道不易处理的难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起公司代理成本上升。为加强投资人对经理人的监督与把关,处理好公司掌门人即董事长与经理人即总经理的关系,做好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力分工,是重要一环,尽管定位很清楚,董事长是投资人代表,总经理是经理人代表,投资人与经理入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但实际处理上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与案例实证,本文从劳动分工结构演进到职业中间商生成的分析路径揭示了“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的内在机理及演进路径。研究发现,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是专业市场集聚区国际化进程中劳动分工结构演进的内生结果,包括加价中间商与服务中间商在内的职业中间商是推动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出现的核心要素;专业市场商品从直接贸易结构向迂回贸易结构演进的方向与路径从根本上取决于市场集聚区交易效率的动态变化,根据职业中间商参与贸易分工的程度,市场采购型国际贸易经历了初始萌芽、渐进生成与内涵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