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有企业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后,一些由于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内部控制隐患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违规投资原油期货巨亏5.5亿美元被曝光后,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就成为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关注的问题。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国有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最常见的组织模式.在各级国资委控制下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国有企业集团如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编制有效的内部管理手册成为新的课题。现有文献主要阐述如何结合一个单体企业的销售与收款循环等业务活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本文阐述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如何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货币资金(试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件形式规定内部控制并要求执行,对于规范与完善内部控制,防弊纠错,乃至于防止腐败等方面,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尤为重要。但是,从近一年的实践来看,国有企业规范与执行内部控制方面尚不理想,这是值得深入探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型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英 《会计之友》2012,(18):109-110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各大型国有企业已经或准备实施。文章就大型国有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发后国有企业ZT集团内部控制实务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藉以对提升ZT集团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如何设计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倍受推崇,尤其是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后,内部控制热度进一步升温。《基本规范》第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事实上,企业或多或少地都制定有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多数企业没有冠以“内部控制制度”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7.
耿红 《财务与会计》2010,(11):55-56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建立。但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包括大量的国有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或探索阶段,笔者认为,企业要想顺利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目前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深入实施,很多国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此,国资委历经两年探索研究提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12345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前提和立足点 1.以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为基本点。尽管《基本规范》只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强制性要求,没有针对不同产权企业进行细致的划分,但由于该规范基本体现了COSO在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五要素思想,且我国的基本规范也是综合考虑了所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因此,以内部控制规范为原则进行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是合理的,也是目前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文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以及内部控制的目标阐述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及局限性,介绍了现代企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现存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牵头、五部委联合于2008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20项《配套指引》,在国内外内控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其贡献有目共睹。但从笔者主持设计40家左右的企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经验来看,笔者认为,《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仍有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政策     
企业内控评价指引及五指引征求意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去年发布以后,《基本规范》的相关配套指引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继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5个应用指引项目及资金、采购等5个应用指引公开征求意见之后,财政部16日又调整修改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工程项目等5个应用指引,现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26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发布,并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生效后,2001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将废止。本文旨在从技术角度解析新旧规范的重大变化,供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2006年7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来自监管部门、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期望研究、制定一套具有公认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11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拟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讨论稿)。在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坚强主体,控制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内部控制是促使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障,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文章通过对三九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同时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规定的内部控制要素,提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宣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基本规范》,本刊特约财政部会计司李玉环副司长撰写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的系列文章。第一篇已刊登在我刊2008年第8期上的封二、扉页专版,这里再续登他的第二篇文章,就《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宣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基本规范》,本刊特约财政部会计司李玉环副司长撰写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的系列文章。第一篇已刊登在我刊2008年第8期上的封二、扉页专版,这里再续登他的第二篇文章,就《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2008年6月12日,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草拟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会议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是一种防御性措施,更多的是外部强加的,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智慧和能力的闪转腾挪。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保监会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后,我国国有企业逐步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并完善了相关规范,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要特征以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希望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