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4,(6):7-9
按:日前,由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开展的"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圆满完成。该项目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申请贷款开展"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的就业服务子项目。为深入总结劳务品牌形成发展规律,探索劳务品牌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中国就业促进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指导下,结合多年在此领域的工作实践,对劳务品牌的发展历程、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形成了《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本刊进行摘要刊载。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11日,由世行组织支持,人社部指导,中国就业促进会和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共同举办的"推进劳务品牌创新发展研修活动"在京举办。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出席活动并指出,要以就业服务精细化为主线,以劳务品牌创新发展为龙头,交流实践经验,研究工作规律,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强化劳务品牌活力建言献策。此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的会议模式,主要以代表介绍本地的劳务品牌情况、专家点评、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3,(4):65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多渠道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编印了《引领劳务经济的"就业名片(?)全国劳务品牌建设成果实录》。本书主要收录了200/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交流展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和质量,年初,中国就业促进会研究制定了《中国就业促进会进一步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13,(5):4-7
前言: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或传统、或新兴的劳务品牌。劳务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是务工就业的"明信片",人员闯四方的"通行证",更是我国今后农业富余劳动力包括新成长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近期,人社部技术指导中心围绕劳务品牌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全国劳务品牌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涉及劳务品牌的基本状况、劳务品牌培训状况、政府在培育劳务品牌中的作用、劳务品牌的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等各个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皋市劳务品牌 创新了叫响全国的“333”如皋模式,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三大特色”区域劳务品牌:培训专业品牌、学校名校品牌和就业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刘颖鑫 《中国就业》2009,(12):55-55
“劳务品牌建设要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以国外劳务市场为导向,向高端品牌发展;以研究和探索朝阳产业来确立劳务品牌的发展方向。”这是四川省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绍兴在11月6日中国就业促进会在京召开的“全国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代表我国家政第一品牌“川妹子”发言时说的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14,(7):46-47
正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从"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的高度定位城市发展,把创业带动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地方特色优势,全力实施品牌梯次发展战略,创"肥城建安"品牌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天工桃木雕刻"品牌激励城乡劳动力就地创业就业,创"万"字头劳务品牌拉动异地和就地就业"双引擎",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赵轼 《中国就业》2007,(11):4-4
11月7日至8日,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为展会发来了贺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林用三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视察了展览。中国就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英才主持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务输出机构、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劳务派遣机构,以及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1000多名嘉宾参加了开幕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蔡昌林 《中国就业》2011,(12):26-27
蜀绣,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四大名绣"。"蜀绣之乡"——郫县,为保护和传承蜀绣艺术,全力打造"郫县绣娘"劳务品牌,以"传承蜀绣艺术、推进产业发展、促进灵活就业"为思路,积极探索蜀绣产业与富民工程、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化运作,形成行内企业(含个体绣坊)过百,从业人员上千,相关产值过亿的产业格局,走出一条"以开发促保护,推品牌强产业,谋发展促就业"的具有郫县特色的劳务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劳务品牌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劳务品牌的形成与发展,相对于商品品牌而言,要困难和复杂得多。因为,劳务品牌除了需要具有商品品牌的质量、信誉和文化特质外,还需要品牌  相似文献   

12.
赵轼 《中国就业》2007,(11):5-8
2007年11月7日。 虽值深秋时节,中州大地却仍无寒意,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上午9时许,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和与会代表的热切企盼下盛装开幕。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给展会发来贺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林用三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务输出机构、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劳务派遣机构,以及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1000多名嘉宾兴致勃勃,参加了开幕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雷斌斌 《中国就业》2014,(11):22-23
正当前,劳务经济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劳务市场的竞争也更多地体现为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培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品牌,对于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优势,提升就业层次,稳定就业规模,增加务工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是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大省,农民工总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八。本世纪初,山东实施“西输东接”“南下北上”劳务输出工程,开全国品牌劳务之先河。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实施“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把劳务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分类培育、系统服务、提质扩面,打造了一大批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劳务品牌,品牌劳务规模200余万人,年均创造劳务收入1200余亿元。山东劳务成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标杆和旗帜,为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5.
怀集县劳动保障局负责同志接受本刊专访,就发展劳务经济、打造怀集劳务品牌这一主题回答了本刊记者提问。创业者:打造怀集劳务这块品牌的着力点在哪里?负责同志:树立良好的品牌,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县将从抓培训,促输出,促就业,建立健全劳务服务平台,完善网络信息建设,实现有组织有序输出,以打造“怀集劳务品牌”。创业者:从统计数字来看,40%的外出农村劳动力才创造了10%的地方社会总产值(最好能解释一下社会总产值这个指标概念,为何不用 GDP 而用此概念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7日-8日,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这是一次中国劳务品牌的集中亮相,也是一次劳务供求的交流盛会。更为重要的是,它坚定了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惟有品牌,才能将劳务经济做强做大,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围绕让更多群众吃上“轴承饭”,端牢“铁饭碗”,创新开展“临西轴承工匠”劳务品牌创建工作,锻造“临西轴承工匠”成为省级劳务品牌,有力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如今,“临西轴承工匠”已成为冀东南一张靓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2013,(6):10-10
为全面推进素质就业工程,石首市人社局以打造"品牌培训"为抓手,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品牌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效。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就业指导"原则,拓宽培训领域,延伸培训广度。开展转移培训,推动转移就业规模化。围绕石首建筑防水、石首模具工等全省知名劳务品牌与培训专业,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培训,市内各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黄光伟 《价值工程》2011,30(2):167-168
建设知名劳务品牌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劳务竞争力的关键。论文从市场营销学及经济学角度分析劳务品牌的内涵和特点,探析其对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并结合有关案例提出建设劳务品牌的具体思路,尤其强调要防范劳务品牌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23,(11):1-1
劳务品牌就是具有鲜明地域标记、显著行业特征、过硬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是就业的“金名片”。它既能提升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更能通过引领相关产业、产品、服务提质升级,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