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船舶制造业中心有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具有"综合成本低廉"和"造船产业链完整"的比较优势,全面提高造船业的技术水平,整合造船企业,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也是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李风清 《商场现代化》2007,(23):267-268
烟台市是联系中国联系韩国的"桥头堡",是连通环黄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韩日国际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扩大烟台与韩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须认真研究烟台市中韩制造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加强与韩国制造业的国际经济合作的积极有效途径,提出逐步将烟台市建设成为山东省制造业中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愈演愈烈之势,发达国家通过制造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制造业转移加快自己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急需借国际制造业转移东风,向制造业强国跨越。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国际分工新格局正是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 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如何能够把握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层次,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制造业转移驱动力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提出新时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尤其是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全球船舶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给我国船舶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各种船舶制造企业订单量日趋增加.截至2007年底.我国承接新船订单量比2006年又有大幅度增长.首次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按载重吨计)。但由于造船行业关联的参与者和环节比较多,风险控制和防范的难度比较大,各界对其关注和了解尚显不足.特别是对在建船舶抵押问题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制造业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面向大客户可引发连带效应 近几年,我国造船业发展迅速,出口更是超速增长,中国生产的大型船舶不少已成国际市场响当当的名牌.德国《世界报》对此评价是"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己经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技术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出发,抓住未来五年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机遇期,发挥黑龙江科技的后发优势,调整工业结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力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园区载体发展的配套产业形成大的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9.
日本、韩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业都是伴随着本国造船业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以前,日本柴油机生产规模很小,生产的产品只适用于内河船舶及国内少数远洋船舶。1956年,日本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其柴油机制造业飞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0年代后期国产主机自给率达到100%并开始整机出口,成为世界第一造机大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金碚  李钢  陈志 《财贸经济》2007,(3):3-10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考验,其构成因素主要是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出口锐减,出口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倒闭,企业融资受限,中国出口制造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等.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化,过分依赖出口引发风险,比较优势发生转移是造成当前制造业困境的原因.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应该抓住全球制造业新一轮洗牌的机会,通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相结合、产业链升级、开展海外投资和并购等渠道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2.
日本、韩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业都是伴随着本国造船业的崛起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以前,日本的柴油机生产规模很小。生产的产品只适用于内河船舶及国内少数远洋船舶。1956年日本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其柴油机制造业飞速发展,70年代初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0年代后期国产主机自给率达到100%并开始整机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造机国。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东道国通过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能够更多地进入全球工业体系之中,并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销售网络扩大出口,带动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升级.本文根据我国制造业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实际,对制造业国际转移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的贡献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造船业“大浪淘沙”中见真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韩国、日本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基于我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考察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1997—2002年间技术变化的影响显著转正、具有超越最终需求的趋势,分析显示技术变化主要归因于与船舶制造业联系密切的上游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及各产业技术效率显著增进。要促进船舶制造业持续发展,需要着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斯夫 《中国海关》2003,(3):32-33
随着中国产品大量畅销国际市场,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中国制造"就成了社会关注最多的话题.国际舆论认为世界制造中心正向中国转移,进入了"中国制造时代".日本<产经新闻>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韩国<经济先驱报>认为:中国已经接替韩国成为工业制造方面的地区性大国.如此壮国威的国际舆论自然让国人豪情陡增,一时间世界"制造基地"的高帽被一家家言之凿凿的媒体捧在手中--跃跃欲戴.  相似文献   

18.
邓军 《财贸经济》2011,(3):61-66,137
本文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东亚10国(地区)之间的生产分割现象,发现各国(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互依存关系。但同时,不同国家(地区)的空间依存关系存在异质性,其中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制造业发展对中国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对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制造业影响也很大。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最近20年东亚各经济体的协同发展,并且这也说明所谓中国内地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抢走了周边其他国家(地区)制造业的"中国威胁论"是不成立的;恰恰相反,生产分割导致的国际生产分工有效地促进了东亚各国(地区)制造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工业创新之路及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最大的船舶咨询公司克拉克松航运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世界船舶企业新接订单3920万载重吨,而中国船舶企业新接订单201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接订单份额一半以上,历史上首次超过韩国和日本,成为国际船市的最大赢家,世界航运、造船界纷纷为之震惊,惊呼"中国造船时代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