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素养课程的开展状况,分别从审美能力、开放思维、文化传承、集体意识四个方面举例阐述大文化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提升音乐素养的必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音乐素养教育课程,努力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形式与实质的深入认识,从而进一步形成理性与批判思维,最终达到完善学生身心、规范举止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近80%的人口聚住在西部。在全国已建立的154个民族自治地方中,西部地区有115个,西部90%以上的面积是民族自治地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及民族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这些资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行不通的,因此有效开发、利用西部少数民族人力资源,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甘肃省有40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互相毗连,同处甘肃南部,共有194万人,占地4.6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十分丰富的资源亟待开发,突出的矛盾是资金不足。银行是筹集资金的重要部门,应当在解决这一地区建设资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试就这一地区信贷资金的运用和筹集,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多元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将多元音乐文化渗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能够以音乐为媒介,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各族文化的特色,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质,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培养新一代音乐人才。对如何成功的将多元音乐文化渗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成为了一大难题,必须提出针对性建议和策略,才能为今后的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6.
<正> 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长期受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明显。2001年,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83元,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27.42%,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3.6,比全国同期城乡收入比率1:3.1高出0.5。2001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92元,农民收入为城市居民收入的40%,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2.47;2001年,湖南城市居  相似文献   

7.
姬忠民 《中国经贸》2014,(11):44-44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多民族的长期和谐共存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朝阳产业的发展,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扶植,有利于保证我国中部、西部、东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好的帮助老少边穷地区摆脱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满足各个少数民族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缩小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终更好的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本文针对如何增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徐媛媛 《发展》2011,(1):102-103
民间融资在我国各地区以各种形式存在。由于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使得各民族在经济活动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些本民族特色。本文以西部穆斯林聚居区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融资为调查对象,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融资发展的特征、作用以及制约因素,为进一步规范引导该地区民间融资的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滇东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吉 《特区经济》2010,(1):204-205
本文首先对滇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该区域扶贫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及潜在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东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族内婚导致通婚圈狭窄,不利于族群的开放、交融与发展,成为族际交往的一个根本障碍,是导致该地区封闭、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传统婚姻习俗框架下的男女关系结构,建构了两性在男女分工、家庭婚姻及社会关系上的社会性别框架。男逸女劳的性别关系,以及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价值观,造成该地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社会性别歧视和贫困效应。  相似文献   

12.
曾咏辉 《黑河学刊》2011,(2):148-150
乌江流域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区,需要我们从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少数民族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层面来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在环境教育中,要坚持经济理性与环境理性相结合、现代生态文明观与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以环境道德实践为中介,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下岗职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在少数民族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降低农村初级中学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新引力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区农村教育目前状况,需要采取的办法有:转变宁夏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观念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做好经费、师资和设备的保障工作;实行“双资格”制,建立初级中学的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别的教育沟通和联系的机制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内容,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为此,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强化先进的思想观念,培养文化人才,开展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保护和利用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张雁 《黑河学刊》2011,(6):143-144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将音乐欣赏课与多元音乐文化巧妙地融会在一起,可以启迪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有单一的音乐欣赏课,没有细化,重视程度也不够。基于此,在重点分析高职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文化所要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课程中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和在民族地区高校中渗透等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内地农村向边远、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输入劳务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移民形式。它不仅是内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也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经济的繁荣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以四川省的情况为依据,作些论述一、历史上的移民与当今的劳务输出世界的文明史上,大凡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和繁荣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音乐的外在符号呈现形态,乐谱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存储音乐及传播音乐的重要作用。侗族芦笛谱曲由简单的符号组成,比较直观;苗族结带记谱随意性强,需要口传心授;西藏央移谱局限在藏传佛教寺院体系内,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探寻民族乐谱在当下多元音乐文化并存的时代,如何更好的进行传播,对保护地域文化遗产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出了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关系的对策。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和各爱国宗教团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严防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国际交往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