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揭示从一种制度转变到另一种制度"暗箱"背后的规律,为我们研究制度的更替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外生变迁和内生变迁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期能为我们更好的把握美国联邦制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制度变迁",它有别于同一经济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迄今,制度经济学(西方)已有的文献传达出的信息表明,它的主要着眼点还在于研究同一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是一种"非结构性制度变迁"的研究。与之相比,前者较之后者的变迁要复杂得多,而其支付的成本恐怕也要高得多。指出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成本所在,其目的在于对其制度变迁的特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唐慎 《改革》2005,(3):53-58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阶段、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对应叠合。开发区区域演进历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中国经济转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建立开发区就是利用新的获利机会诱致制度变迁,推动体制转换,是最典型的不触及存量结构的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4.
唐剑  贾秀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105-112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进而验证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曲折中得到持续增强,当前在制度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已步入攻坚阶段,尤其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已进入到严重的制度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寻规律,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制度的持续、稳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俞海宏 《改革与战略》2005,(10):155-157
企业制度有四种模式:一是物质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二是人力资本(劳动)逻辑的企业制度;三是人力资本(经营)逻辑的企业制度;四是综合逻辑的企业制度。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利益源泉、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新经济时代中,上述第三种企业制度模式即经营逻辑的企业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其制度变迁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它将成为继资本逻辑企业制度后的又一个主要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要的制度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已经由原来的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的许多人,尤其是体制内员工十分关注"延迟退休"的话题,那么在社会保障体制十分不完善的中国古代,体制内的古代官员又是如何退休养老的呢?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以礼治国是悠久亘古的传统美德,文章着重将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养老制度作一番比较与归纳,纵观历代官员退休制度的沿革变迁和利弊得失,望浅析所得对当代退休养老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生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变迁:来自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知识产权保护内生化,通过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人均GDP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U"型关系;(2)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会诱使中国政府弱化知识产权保护;(3)教育的发展、FDI的增加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没有显著性的影响;(4)中美知识产权贸易争端以及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产生重大影响,并加快其变迁步伐。  相似文献   

9.
丁元 《特区经济》2006,213(10):38-39
本文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结构特征,并对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均衡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非均衡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种“常态”。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非均衡又成为该市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它的轨迹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郑学军 《江西改革》2001,(12):23-25
中国证券市场是以其筹集资金的功能在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萌芽和发展的,并由此带来种种弊端。中国证券市场的缺陷是制度变迁的产物,也将推动制度进一步地变迁。目前的国内外环境酝酿着一种强制性大变革,中国证券市场功能定位的重大变化和迎接WTO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将是今后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也决定了中国证券市场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