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过     
最近我觉得很烦,无心工作,我觉得自己无路可退,活得很累,什么想做的事情都没有能力去做。想想当初的经历,我不知道自己是该后悔还是不该后悔,但现在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人能帮得上你,一切都该自己来承受。想想自己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读完中专出来也已经工作两年多了,却一事无成。现在的工作每月只能拿到550元,而且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实在让我兴奋不起来。同学说你干吗还去做会计文员,本来对这份工作就心凉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说,杉杉的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我在日本看过三井和伊藤忠之后,觉得自己的公司实在是太小了很不起眼。他们投资的公司,随便拿一个都是世界500强。”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说。自从两年前杉杉与伊藤忠商社进行股权合作之后,郑越发谦虚。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7,(10):79-79
■评点集萃■各位编辑:作为贵刊多年的读者,我觉得《中外企业文化》越办越实在。今年第八期的内容,给我的这一感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国学是企业文化的“基因” 国学一说,产生于上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时期,当时为了有别于西学而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何为国学?严格意义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准备好,而且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时,获得升职就不是一件好事。企业的阶梯,人际网络、工作复杂程度、做事方法等,都需要随之改变。一个人越往上怛,不仅影响力变得越大,成败也有越多人知道,想要没有压力都难。  相似文献   

6.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1,(18):148-148
做国际化的选题,最大的困惑是,国际化究竟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听一家公司讲什么是国际化,我还频频点头,觉得国际化就应该是这么回事,后来采访越多,看采访录音越多,越觉得“混甜’,你会发现每家企业所讲的国际化,都是“音同意不同”,每家都有自己理解的国际化。那感觉好像中国革命的早年,人人都在讲自己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人老了,变得像孩子一样,想找个玩具,让脑筋灵活些,生活也开心。”深圳市呈祥硅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呈样乐呵呵地说.、虽然自己差不多五十岁了,却觉得“己越活越年轻了,心态像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8.
顾欣 《英才》2007,(12):14-14
看了《我的思生活》,觉得很真实,也很感动。 一直记得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本无意义,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规定一个意义。”在这或短暂或漫长的几十年里,我们不断追求意义,实现自己赋予生命的价值,这样的生命,我们才觉得丰富而满足。因此,王冉将生命聚焦于“坚持自己所爱”,林永宁追求的则是敬天爱人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李世民素有大志,年轻时读书,特别是史书,总觉得那些开国皇帝没有很好地善待功臣,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很有点痞子作风,人一阔脸就变,把韩信等一批替他打天下的“狗”都给“烹”了,实在不像话。于是,他决心自己若有那么一天,一定要让那些追随自己的功臣旧部一个个都得到优待,让他们有福同享。等他真的做了太宗皇帝后,他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跳棋与战略     
前一阵子收拾书柜,找出了一副跳棋,于是兴致盎然地拉着家人一起下。刚开始的几盘我输得一塌糊涂,是因为我坚持自力更生,只走自己搭好的桥,而且我觉得堵别人的路不太厚道,所以也不去研究对手的走法。结果常常是我搭好一条路,却被对方堵了个瓷实,最后山穷水尽,只能缴械投降。后来我改变策略,在为自己搭桥铺路的同时,也为对方设置障碍,于是开始各有输赢。但接下来的几次,我又很少赢,越输我越想下,可怎么下也还是输。家人看我"可怜",一语道破了天机:我针对你的套路,研究了一套打法,你没有看破,所以怎么也赢不了。  相似文献   

11.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建筑不是服装,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我从来不赶时髦,你问美法两国的建筑师,他们都知道我比较保守;但我也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还有人称我是现代主义大师,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很多人对此不习惯,不接受。大凡人都喜欢守旧,觉得以前的很好,为什么要改呢?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7,(9):77-80
核心问题:如何让自己尽快地树立自信,不再让自卑心理作怪呢? 当事人档案:原一丹,女,32岁,从业一个月时间的新人。 问题陈述:一个月前,在朋友的极力说服下,我加入了现在的保险公司,进入了保险行业。这个选择是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因为对于保险行业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工作方式我也不太感兴趣,总觉得这应该是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的人做的工作,对自己从事这份事业一点信心也没有。之所以进入现在的公司,一是看到朋友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面貌上;二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三是那时我刚刚辞去一份工作,正在待业。经过一个月的展业,觉得自己有一个瓶颈始终突破不了——自卑心理。我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自己以前对于保险行业的印象,甚至有时将客户约出来,都不敢说出自己加入了这个行业,怕别人打击我,瞧不起我。我现在特别困惑,一定是自己不适合在这个行业里做,现在真想退出了。在此,想通过《保险文化》咨询各位专家,我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做?我这种性格是否适合从事这份工作?希望专家能给我指点迷津,多谢指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我是西部地区某县一个镇的副镇长,分管农业。 我在老家所在镇工作,从当干部的那一天起.我就发誓要努力工作,多为父老乡亲们做点贡献。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当干部的阅历增多.我好像把什么都看淡了,自己觉得一天天变得对工作麻木和被动了.曾经斗志昂扬的我也变得得过且过了。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13,(3):146-147
如果你有看过法国艺术家——阿兰·德洛姆在旅居上海时拍的超载作品,你可能会觉得那种超载风景在这里实在没什么。在我穿梭会边的那几天,每天我也会坐在tuk tuk上面看市面风光,如果是两名游客,基本上市内每程也离不开共收取两块钱美元。  相似文献   

15.
《政策与管理》2008,(23):100-101
一个人对于爱好到底可以痴迷到什么地步?这一点日本人总是让我吃凉。在去日本之前,总听人说日本是极其无趣的,但是到了日本却发现,日本人都有很奇怪的爱好,而且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曾经有个同学喜欢玩乐高玩具,很多人都玩过,可能都会说自己也爱玩,但是是否能到她那个地步,我实在不好说。她可以什么参照物都没有,看着就像是随意在做造型,  相似文献   

16.
翟隽 《英才》2010,(2):109-109
人在江湖,若能有三五知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我觉得自己属于比较容易取得别人信任的一类人。因为我一向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也不忽悠人。在投资银行这个行业,口碑很关键,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事情不一定件件都做成,但只要做人到位,总有一天你会得到自己应得的。  相似文献   

17.
经常看到一些媒体这样评论:国外成功的企业都有固定的决策程序,每一项决策都是靠数据说话;而国内企业领导人的决策都是凭感觉,所以导致了失败等等。看得人诚惶诚恐,一下子对我们的决策程序自卑了起来,于是,这个分析数据、那个分析模型,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厚达千页,看得人头昏脑胀,越发不明白,而越不明白就越觉得自己水平低,也就越发对这些高深莫测的分析模型、分析数据崇拜起来。其实真正的市场调研不仅仅是数据调研,还有经验和感觉。  相似文献   

18.
徐静蕾 叛逆     
如桐 《英才》1998,(12)
“你说要留下什么东西,实际上根本留不下, 你是自己在安慰自己,是在欺骗。我就觉得谁也留不下什么东西,都是为了让自己高兴。”  相似文献   

19.
回想起我的第一次创业,我觉得自己当时是一个“菜鸟级”的管理者,如果按照现在管理者考核指标来看,那时的我连现在的一个部门主管都不如。  相似文献   

20.
奢华SPA享受     
《政策与管理》2008,(22):104-105
我的工作?都不想说了,每天都着电脑,大部分的时间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图表、报告,还要及时与其他部门沟通。更甚的是有时要一整天在会议室度过,最郁闷的就是颈椎病绝对跑不了。不上班的时候,是在路上开车,腰背酸痛也是在所难免。日子久了,觉得身体就像一部运转过度的机器,松了、锈了。后来,我想开了,对自己不能太苛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