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它既有吴语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宁波方言的代词自成体系并富有特色,既具有普通话代词的某些相同用法和特征,同时又有一些独特而鲜明的作用.本文对宁波方言的代词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概括出了其独到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地域文化的产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方言作为一方地域文化的载体,其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该地域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以及饮食习惯等众多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东北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铸就了东北方言不同于其他地区方言的独特之处,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风韵。本文以东北方言为例,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四个方面,探究方言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文阅读中,代词及先行词的真正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代词及先行词真正含义的角度,说明阅读连续性及正确理解英语句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文阅读中,代词及先行词的真正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代词及先行词真正含义的角度,说明阅读连续性及正确理解英语句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系统水和底泥样,测定NH4 -N、N3--N、N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有溶解氧和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和总氮呈负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和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和硝酸盐氮呈正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  相似文献   

6.
"谁"、"哪"作为特指问疑问标记的同时,也具有表否定的语法功能。"哪"的非疑问用法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其反问用法产生于东汉,到唐代,这种用法才很普遍。有些"哪+动"结构已经发生了词汇化,成为表达否定的固化格式,在"动词"意义越来越虚化的同时,其与"哪"的结合却更加紧密了。"谁"产生的年代很久远,但从形式上看,变化比较复杂。"谁知……"式不但表示"不料"、"没想到"等否定意思外,还具有语篇连接功能。  相似文献   

7.
杜琴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23-224
人称代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尽管如此,比较日语人称代词和英语、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可以明显的发现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要低于他们。其实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就数量上而言绝不在少数,但是实际使用上却经常出现省略甚至是零称呼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北影视剧小品的热播,“东北方言热”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和语言现象。从东北方言的四个方面,即贴近普通话、词汇魅力、语音艺术以及修辞艺术,着重探讨东北方言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和魅力。同时,指出东北方言在流行的过程中,要正确规范的使用,扬长避短,在丰富汉语的同时,促进普通话的推行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2004年开始,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逐渐窜红并迅速升温.有人说各个地方的方言节目即将取代普通话节目,电视媒体要迎来方言节目的时代.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从电视传播和文化流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方言节目的优势、发展局限,希望借此找到方言节目同主流声音普通话节目百花齐放的最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商丘方言是一种比较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本文通过对商丘方言含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的考察,比较其与普通话的不同,发现其差异,总结了商丘方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9,(5):10-20
在方言壁垒论和方言促进论的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方言多样化和一体化对企业创新与会计业绩的影响,进而探讨这种影响的宏观和微观机制以及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方言一体化下的企业创新会显著提升会计业绩,这一促进效应在低外商投资、高市场竞争和低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城市环境下,以及在民营企业,在现金持有占比大和机构持股比例高特征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主体所参与的、以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认知活动。《红高粱家族》中高密方言的使用遍布文章的各个章节,如何通过多重互动翻译这些方言词汇,保留其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译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试图将《红高粱家族》中方言分为四类并从认知翻译学的视角探讨其翻译策略,以期对方言英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语音实验手段分析宿州埇桥区方言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本研究和前人研究最大不同点在于前人主要通过耳听笔记获得单字调调值,本文则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通过分析发音人的语料得到公式化后的单字调调值.和前人的结果相比,本实验阴平的调值基本和前人一致,都是212;阳平调型有两种,分别为高平调55和降调53/42/54;上声调型为两种,分别为曲折调232和升调34/23;去声为高降调,和前人的53相比,调值为51.通过语音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和耳听笔记得出的结论相比更精确和可信.  相似文献   

15.
七年前我了解到蒋军凤教授的博士论文是以湘乡方言为研究对象时,就深感这是一件意义重大但难度更大的工作。方言学界都知道湘乡方言的分量,它是一种很有特色但颇为复杂的方言,又是老派湘语的典型代表之一。如今,这一本《湘乡方言研究》就在我眼前,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勤奋、聪慧和敏锐”。再三拜读之后,我认为蒋军凤博士的《湘乡方言研究》一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慧  胡豹 《生产力研究》2022,(11):93-97+112
就业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方言承载着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能够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混合截面数据,在对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流入地方言能力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入地方言能力的提升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呈正向影响,即随着个体流入地方言能力的提升,其就业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7.
昆明方言是云南官话,它是在漫长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语言体系,因此它必然带有其他地域语言的特色和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着重从昆明方言的语音和特色词汇来阐述英特征,并且简要地分析了昆明方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宁  邹媛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07-208
我们在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经常会受习惯中所带的"乡音"影响,从而影响新语言发音的精确度.主要围绕湘西地区阐述了方言对本地英语学习者发音纯正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家语分为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二者的近义词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南北方言近义词的语义比较发现,构词方式、认知心理的不同是导致其语义形成偏差的重要原因,而这又与南北方言各异的语言环境及所受汉语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20.
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9):182-197
技术差异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核心表征,理解技术扩散的深层障碍是有效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利用方言数据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和广州作为技术前沿,各个城市与技术前沿的相对方言距离对技术差距有显著影响,表明文化差异阻碍了技术从前沿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且制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即文化差异通过阻碍制度传播进而阻碍了技术扩散。进一步考察技术扩散壁垒的异质性,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外来移民人口比例、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削弱文化差异的阻碍效应;清末开埠通商、西方传教以及近代工业发展等早期对外开放和采用新技术的历史经验,同样有助于削弱文化差异这一技术扩散的隐形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