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锡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结构及发展具有特殊性--小农户日趋减少,农业趋向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在这种情况下,锡山区区政府向农商行提供保证金来间接提高农户的信用程度,降低农户融资门槛,变补助金为保证金,强化政府对农村结构调整的政策倾斜.在专家学者把眼光聚焦在小农信贷的今天,研究该地区的大型农户的信贷情况具有前瞻意义.本文从保证金制度实施的目的、方法和效应上分析.该制度是如何体现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如何影响农户的贷款意愿,并最终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放.  相似文献   

2.
罗英杰 《经济纵横》2012,(12):69-72
破解农户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进行信贷制度创新。本文基于广东省四个经济强市(县)314户农户信贷需求的调研,考察了经济发达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状况及特征;遵循农户信贷制度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则,提出经济发达地区要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农户信贷产品、创新信用担保机制、完善农业风险补偿制度、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无锡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农业结构及发展具有特殊性——小农户日趋减少,农业趋向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在这种情况下,锡山区区政府向农商行提供保证金来间接提高农户的信用程度,降低农户融资门槛,变补助金为保证金,强化政府对农村结构调整的政策倾斜。在专家学者把眼光聚焦在小农信贷的今天,研究该地区的大型农户的信贷情况具有前瞻意义。本文从保证金制度实施的目的、方法和效应上分析,该制度是如何体现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如何影响农户的贷款意愿,并最终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农业信贷市场不完善、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的条件下,农业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行政性垄断对农业信贷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6年我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农业信贷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农业信贷增加会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且,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行政性垄断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信贷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行政性垄断则加剧了农业信贷扩大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刘春生 《经济纵横》1997,(12):53-56
强化管理,做好开发信贷工作□刘春生一、明确开发信贷地位和作用开发信贷是农业发展银行以国家农村经济政策为导向,农业发展规划为目标,根据国家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在支持农业和农村资源开发,增加农业资源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在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95”发展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7.
武丽娟  刘瑞明 《财经研究》2021,47(9):108-122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鲜明短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滞后.如何快速补齐这一短板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缺少信贷途径被普遍认为是使农民陷入持续贫困的关键所在,而缺乏有效抵押品又是导致农户信贷难的根本原因.文章利用2005-2017年全国1 831个县域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是否撬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研究表明:第一,从效果来看,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趋势来看,该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可持续的长期影响.第三,从机制来看,该政策的收入撬动效应不仅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实现,还能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等多个机制来实现.第四,从异质性来看,该政策的增收效应在经济基础条件好、农地抵押价值高以及制度质量好的地区发挥得更好.农地权利的放松是撬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一环,其能通过"唤醒沉睡的资本",让农民的"死资产"转化为"活资本",进而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抓手.而提高政策有效实施所依赖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质量则有助于政策作用的发挥.文章的研究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调整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下,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4—200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影响力等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越紧缩,企业获得的信贷融资额越少。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所属地区经济越发达或政治地位越高,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额也越多;相反,货币政策紧缩时,经济发达地区或政治地位高的地区的企业信贷融资额减少更多。  相似文献   

10.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23,自引:8,他引:223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提高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伟 《经济论坛》2007,(10):20-2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始终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及生产过程的组织安排,在一定时期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最优水平的综合产出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因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业潜在生产能力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换机制,增加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确保人民食物安全和国民经济及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明显不平衡.苏南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了由南京到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而苏北地区仍然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对苏北欠发达地区来说,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积极承接来自苏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整合支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支农中,农业信贷支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农业保险支农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应把农业信贷支农和农业保险支农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二者并进的支农模式,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金融支农的总体绩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金红 《经济师》2001,(5):40-41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以夯实农业基础为出发点是各级政府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而且在领导和组织农业发展中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经济组织的临近 ,人们在谈论“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时 ,很少谈及政府的农业经济行为 ,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农业经济行为问题。其实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生活中 ,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搅混在一起 ,而且政府行为明显错位 ,表现出对发展市场农业的不适应性 ,更不用说入世后政府农业经济行为的不适应性问题。这应是思考入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在这…  相似文献   

15.
王昌海 《技术经济》2021,40(4):87-93
创新与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迫切需要加快农业领域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北京的农村经济创新与绿色发展既是优化农业发展格局、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也将为全国范围内探索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模式提供宝贵经验.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并结合北京市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对当前北京地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践表明,由于社区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居民消费信贷、改善我国金融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积极稳妥地发展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即社区银行,对于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满足发达地区小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促进金融安全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促使民间资金归并和流入国家正规金融体制之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岭市地处浙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素有农业大市之称。温岭农村信用联社辖有 31个信用社 ,1个营业部、5 5 0多名员工。近年来 ,他们针对温岭地方经济特色 ,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 ,找准市场定位 ,调整信贷结构 ,力闯支农新路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村经济中唱“大戏”、演“主角” ,走上了一条“双赢”之路。至 6月底 ,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 2 4.1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 15 .8亿元 ,分别较行社“脱钩”时的 1996年底增加了 16 .32亿元和 10 .45亿元 ,农业贷款余额达 11.5亿元 ,占全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  相似文献   

18.
农业银行如何贯彻落实农业倾斜政策,增加农业有效投入,对农业稳定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合理调整信贷结构,选择最佳投入方向 农业银行恢复以来,农业贷款成倍增加,但是农业的有效投入水平并未提高,农业增长依然缓慢。究其原因,一是信贷结构不合理,农贷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二是资金投向欠佳,重直接生产性投入,轻视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泰安市农业信贷投入现状的分析和审视,试图剖析我国农业信贷投入行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农业信贷制度的僵化和不健全是导致农业信贷有效供给不足和投入结构偏差的主因。对此,文章提出了机构改革、功能再造、制度创新、政府扶持等策略,以求农业信贷投入在数量、投向和效益上有显著改观,以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回波效应"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回波效应"理论,分析了在城乡差距巨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特征的生产要素从落后农村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失、消费市场萎缩、投资机会减少,最终导致当地资金外流、金融资源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同时,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