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际市场的持续萎缩,我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7月6日发布的国别报告指出,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而危机前的产能利用率略低于80%。产能过剩涉及的行业也很广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铜、铝、铅锌冶炼等有色行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  相似文献   

2.
盖路  冯超 《产权导刊》2016,(9):58-62
在当前全球需求不足和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背景下,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很多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局,并有引发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可能.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成为2016年的国家政策导向,其中 "去产能" 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2008-2016年浙江省八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中浙江省对外贸易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所选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改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对外贸易的增加可以改善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投资的增加不会提高产能利用率;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200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超常速"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及国际市场影响,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文章聚焦内蒙古钢铁行业,分析其产能过剩程度及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研究是否具备对外转移能力,并结合内蒙古自身特点,提出对外产能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2,(15):86-86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6.
一、我区产能过剩行业的经济税收状况 (一)煤炭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销售价格持续走低 自2011年以来,由于国内煤炭、钢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产能过快扩张的释放,产能过剩愈演愈烈,销售价格一路走低.我区经济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产能过剩情况亦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总需求,伴随存货同比的持续显著上升,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我国曾出现过两次"产能过剩",分别是1996~1999年和2005年前后,但与前两次"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  相似文献   

8.
要闻·中央     
《中国招标》2015,(7):43-48
国务院:力挺中国装备参与全球竞争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在中国外贸形势面临压力,国内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此举被认为将产生多个一石二鸟的效果:既有能够创造新的外贸增长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倒逼国内产业优化升级;既有利于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也能让相关国家获益。过去一年间,由于出访过程中对高铁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9.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9,(23):44-45
工信部: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市场进入2009年下半年以来,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出要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对此,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近日在上海出席我的钢铁年会时指出,当前国内的产能过剩有三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首先是出口转内销的产能难以同国内需求真正对接。其次是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市场。辛国斌表示,当前对于落后产能缺乏一个有效的退出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去年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今年3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颁布,则对钢铁等10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明确了政策导向。然而,对于什么是产能过剩,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各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和依据。在分析产能过剩问题时,通常用包括在建和拟建产能与即期需求进行比较,可能夸大了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或者较多的使用"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11.
《西部论丛》2005,(1):8-8
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目前我国不太可能出现全面通货膨胀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宏观调控,国内房地产、钢铁及原材料等部分行业过热、相应产品价格水平急剧上升的局面得到控制。投资高增长率得到遏制,2004年年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曾高达53%,以后逐月下滑,  相似文献   

12.
张亮 《中国经贸》2014,(17):110-111
近年来,国内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剧,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吉林省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已出现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的情况,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暴露,需积极防范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冯玉旗  张双武  周高攀 《发展》2004,(12):54-56
电解铝行业现状 铝工业是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也是高投入、高能耗,对环境影响大,对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多年以来,我国电解铝产量小于需求,每年都靠进口满足需求,国内电解铝的需求现状并没有刺激电解铝产能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简单来讲,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推广新技术等都可算为供给侧改革。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被视为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点。深度搏击国内外市场的浙江,对供给侧冷热不均现象更为直观:一边是传统行业出现产能严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可忽略的产能过剩问题,已有文献多从"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上寻找原因,亦有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产业政策,但从产业政策层面展开的研究未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我国2001-2015年分省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在平均意义上提高了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显著缓解了产能过剩。进一步证实了产业政策确实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常见特征有显著关系,产业政策提高了产出规模、产销比和利润产出比,同时降低了投入产出比。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压力对制造业产能利用水平的影响效应。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压力和官员晋升压力不仅引致了产能过剩,而且削弱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文章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政府行为、产业政策和产能过剩三者内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手机生产者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我国已成为手机生产第一大国.文章将以手机行业为例,通过核算、验证手机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并分析了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解决该行业生产过剩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面板协整法运用2000—2014年贵州26个两位数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面板数据测算了贵州工业产能利用率,并结合测算结果分析贵州工业在"工业强省战略"进程中呈现的特征,对贵州当前工业产能过剩现状进行了总结,即贵州当前工业领域中产能过剩与产能过度利用情况并存,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行业仍保持着产能的充分利用;但是,贵州主要工业领域总体呈现出产能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光伏行业的无序扩张导致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加之欧美光伏市场萎缩和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产业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又没有全面启动。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危机,既是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扶持,从长远发展来看光伏行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化解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还需从企业和政府双方着手,标本兼治。产能过剩给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亮起了"黄灯"。除了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传统行业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都或多或少暴露了产能过剩问题。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沪港经济》2005,(1):59-60
当前车市的基本态势 中国车市经过3年的"井喷"式繁荣期后,2004年以来进入了增长放缓的调整期。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轿车销售量为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而2004年前3季度全国轿车销售量为163.58万辆,同比增长17.2%。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自2004年4月以来,轿车单月销售增长率一路下滑,其中9月份的销售量甚至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 纵观当前车市,已形成了厂家频降车价、屡推新车,但消费者反应冷淡、持币待购的特点。几年来喧嚣一时的车市陷入了异常的平静,产能过剩的基本面决定了中国车市的低迷还将延续一段时间,而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