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矛盾,其成效已逐步显现:大部分"两高一资"商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出口的过快增长受到一定抑制;一般贸易增长速度超过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外贸顺差的激增,在推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本文对巨额外贸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其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外贸顺差过大是我国外贸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机电产品外贸顺差增势难减。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9%,其顺差占80.4%,比上年增长66.2%,加快6.9个百分点,是持续推高我国外贸顺差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6.
7.
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是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直以来,巨大的外贸“剪刀差”成为引发诸如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等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中国商务部曾多次表示,中国将为平衡国际贸易采取有效措施。然而,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状况关系到数以万计的企业生存,单一采用“压出口”政策的作用已在实践中被证明失效。由此,中国商务部在2011年将“靶心”放在“进口”上。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连上新台阶并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2009、2010年持续下降,顺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促进外贸平衡 相似文献
10.
11.
不妨"高出高进"——解决外贸顺差问题应更多地从扩大进口上寻求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不断有一些学者发表文章认为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以及外贸顺差的持续扩大是"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所致,把当前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压力归咎于所谓的"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并且把解决外贸顺差过大的出路寄望于抑制出口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观点,其症结在于:未能认识到我国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并非出口过快增长所致,而是由于"奖出限入"传统观念和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与相关政策所导致的进口增速滞后;未能认识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特定发展阶段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对外贸易"高出高进"的过程;未能认识到解决外贸顺差持续扩大问题,需要更多地从扩大进口上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也快速增长,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经济运行都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贸顺差激增倍受世界关注,产能过剩是造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应采取扩大出口、控制产能和扩大内需等措施解决外贸顺差激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严重不合理造成的。世界各国虽然均作出各种努力试图解决这种现象,可是这种"差距"始终存在,无法消除。但并不能排除可以采用适当措施缩小这种"差距",阻止这种"差距"继续扩大。包括利用税赋杠杆调节收入;开展扶贫济困;解救弱势群体;制定合理工资制度保证基本生活权力等。只要能够采用有效措施,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矛盾是可以缓解的。 相似文献
15.
16.
<正> 一、以进养出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现有出口规模和出口货源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极不相称。因此,学会利用国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由这种国情所决定,以进养出乃是我国发展出口的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均着眼于发挥本地优势,选择本地有生产能力、国外有较可靠的原料来源和外销市场、算总帐对我国有利的商品,大力开展了以进养出业务。据了解,1987年以进养出出口比1983年增长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 新加坡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其他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新加坡还是中国的第五大外国投资者。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进出口地区结构及其对称性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3-2004年期间我国10大进出口地区的地区结构及其对称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这10个地区的整体出口地区结构、整体进口地区结构及其内部的出口地区结构都不断优化,但是,其内部的进口地区结构却不断恶化;我国与加拿大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最为优化,与台湾省、香港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最为严重;美国与欧盟都是我国重要的进出口地区,但是我国与美国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我国不仅应该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注重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还要特别注重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调节我国进出口地区结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