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现代物流对武汉经济圈的支柱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经济圈是以中心城市—武汉作为核心枢纽城市,与相关八个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在现代物流的支撑下,构成的开发性经济循环系统。现代物流促使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多种形式在该系统中形成“对流”,发挥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有利于促进武汉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武汉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武汉经济圈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弘毅 《中国市场》2014,(12):113-116
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城市群则是聚集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交互关系,城市群通过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释放经济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测算方法,度量武汉城市圈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聚射能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揭示武汉城市圈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药物流不仅仅体现在运输能力、存储能力,更多的体现在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对医药供应链的贡献力上。因此,在进行物流绩效评价时,定量与定性的指标都应当考虑。另外,区域物流之所以区别于宏观或微观物流,不是特指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些企业的物流,而是特定区域,或经济圈或地理圈,之内的物流企业。湖北省医药行业的区域物流构建在武汉“1+8”城市圈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考虑地理及地区内医药行业发展之类的区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武汉经济圈的概况,经济圈内城市的空间结构、等级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经济圈与城市圈的相互关系,随后文章通过对经济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武汉经济圈与城市圈的互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药物流不仅仅体现在运输能力、存储能力,更多的体现在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对医药供应链的贡献力上。因此,在进行物流绩效评价时,定量与定性的指标都应当考虑。另外,区域物流之所以区别于宏观或微观物流,不是特指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些企业的物流,而是特定区域,或经济圈或地理圈,之内的物流企业。湖北省医药行业的区域物流构建在武汉“1+8”城市圈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考虑地理及地区内医药行业发展之类的区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吉福林 《商业时代》2003,(24):58-59
实施辽宁现代商业物流发展战略,应坚持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以2010年前将辽宁建成东北、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圈现代物流产业供应链中重要枢纽和结点为目标。为此,应采取积极的投资政策、财政倾斜政策、扩大融资渠道、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加强物流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推广物流标准化、打造商业物流信息平台、加强组织领导等政策措施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鲁中地区物流中心创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中地区作为山东省的交通枢纽,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然而物流业的发展长期未得到重视。由于市场不完全,市场不可能自发的提供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产品(比如基础设施等),因此政府必须全面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完善相关的协调机制和中介组织,积极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公用性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将鲁中地区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8.
吉福林 《商业时代》2003,(259):58-59
实施辽宁现代商业物流发展战略,应坚持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以2010年前将辽宁建成东北、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圈现代物流产业供应链中重要枢纽和结点为目标。为此,应采取积极的投资政策、财政倾斜政策、扩大融资渠道、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加强物流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推广物流标准化、打造商业物流信息平台、加强组织领导等政策措施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刘姣兰 《商场现代化》2006,(25):109-110
在新形势下,作为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结合部的广西,其发展物流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更加突显。但广西自身的劣势如物流园规划滞后、物流人才匮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下,本文具体分析了广西物流业发展优劣势,从发挥优势,消除劣势的角度研究新形势下广西物流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发挥武汉在现代物流中优势与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从观念、通道、平台、先导、服务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思考,其目的就是发挥武汉领头雁的作用,推进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挥武汉在现代物流中的优势与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产业链角度,构建武汉现代物流产业链,其目的就是发挥武汉领头羊的作用,推进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步入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胡非凡  李传贵 《商业研究》2006,(11):194-198
对我国大型物流企业区域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京三角、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大型物流企业高度集中的区域,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企业相关经济指标上都呈现高度的集聚。这种高度聚集的格局主要是由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内物流需求集中带动的,经济圈的形成集聚了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流通效率,为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点和着力点.中部地区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条件.中部地区必须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跨地区的生产服务经济圈、旅游休闲经济圈、运输服务经济圈、数字服务经济圈、融资服务经济圈,并在规划引导、法规政策等方面完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保障体系,努力促进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整体联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物流业现状剖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等“三大基地”和东北亚经济圈中心的黑龙江省,有着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广阔前景。因此,应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为目的构建现代化的“大物流”体系,尽快使物流业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长三角经济圈将进一步发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根据和谐、持续发展长三角经济圈的需要,探讨其交通运输业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经济圈交通运输业,提高现代物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广西物流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2006年泛北部湾经济圈(广西经济区)战略开发的启动,对处于战略要冲的广西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充分认识广西物流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广西物流发展特点,强化物流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打造环渤海物流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区的秦皇岛市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论文结合秦皇岛的区位优势、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分析秦皇岛市建设环渤海物流中心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秦皇岛市建设环渤海物流中心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南昌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昌在鄱阳湖经济圈中心城市位置的确定,使得南昌经济对周边城市有较大的聚集、辐射能力,通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南昌与周边城市大量的商流、物流、资金的频繁交换,促使南昌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南昌现代区域物流中心位置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互联网+"的兴起为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纽带和动力,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业的社会效益也日趋凸显。通过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协同度模型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业协同水平进行评价,对其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通过水运带动城市经济,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湖北省政府强调争取到2030年建成具有产业支撑力的以武汉新港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探究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采用优化耦合协同度模型对2008—2017年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耦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度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产业发展差距明显;港口物流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耦合作用显著;各市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类型空间差异明显;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关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