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庞收购萨博案例2011年12月,瑞典萨博(SAAB)汽车公司(下称"萨博")正式向瑞典当地法院递交自愿破产申请,前期试图并购萨博的两家中国企业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庞大集团")和浙江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下称"青年汽车")随后各自发表公告与声明:萨博收购计划宣告终止,这场持续纠葛长达半年之久的并购大戏以两家企业并购失败告终。此前,为缓解萨博的资金压力,两家企业(由于两家企业实际控制人均姓庞,因此下述引用国内新  相似文献   

2.
天下     
要闻庞大收购萨博成空12月5日消息称,中国银行与青年汽车将共同持有萨博汽车股权,两家公司对萨博汽车的持股比例不超过50%。萨博汽车最新的股权结构为,瑞典汽车SWAN持股50.1%、中国银行持股29.9%、青年汽车持股19.9%,庞大集团退出合资公司。今年6月,庞大集团公告与青年汽车分别认购瑞典汽车53.9%的股份,并与青年汽车、萨博汽车共同设立合资汽车销售公司和合资汽车制造公司,为缓解萨博汽车燃眉之急,庞大集团已支付了4500万欧元购车预付款。  相似文献   

3.
要闻     
《中国汽车市场》2011,(35):28-28
庞大收购萨博成空 12月5日消息称,中国银行与青年汽车将共同持有萨博汽车股权.两家公司对萨博汽车的持股比例不超过50%。萨博汽车最新的股权结构为.瑞典汽车SWAN持股50.1%、中国银行持股29.9%、青年汽车持股19.9%,庞大集团退出合资公司。  相似文献   

4.
《中国品牌》2012,(1):52-53
庞大集团承认兵败萨博多重波折之后,庞大集团联合青年汽车收购萨博股权事宜最终宣告落败。庞大集团12月20日公告,鉴于萨博汽车破产已经获批,公司决定停止收购萨博汽车股份,并就此前支付的4500万欧元购车预付  相似文献   

5.
北汽收购萨博的事成了。我特别惊喜。这算是近一段时间来,围绕着中国汽车企业参与收购国际知名整车企业的一次成功案例。就在2009年10月底,科尼赛克宣布退出收购萨博,我还在想,北汽参与科尼赛克一起并购的事会否搁浅?  相似文献   

6.
微博记     
罗磊汽车流通协会V:萨博闪姻华泰,华泰为萨博输血1.5亿欧元持萨博29.9%股权。从最初华泰的产品吉田到圣达菲都可以反映出华泰梦寐以求攀上一个洋亲戚,而对于始终没有摆脱困境的萨博来说,急需找到大量现金以及在中国市场取得突破。应该说联姻对于双方都有益处。对于真正结果会怎样,是套牢还是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路透社与庞大合作更容易?与庞大签订《谅解备忘录》是萨博在几个星期以来与中国企业签订的第二个协议.但在获得政府批准与外国企业合资上仍有可能遇到过去其他中国企业遇到的阻碍。穆勒说“庞大获得必须的批准会容易一些,因为庞大是汽车经销商.而非汽车制造商。…庞大的业务是汽车经销。购买萨博汽车在中国销售,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8,(15):124-124
由萨博汽车公司赞助的瑞典最著名的设计大奖Design S于6月初在斯德哥尔摩Berns Salonger颁发,10件参赛品最终荣获了Design S大奖。萨博汽车设计总监西蒙·帕迪恩说:“Design S的标准与萨博的理念十分吻合,瑞典式设计善于解决问题和创造沟通与功能性,作为一个瑞典品牌,我们也想成为这一作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浙商》2008,(23):122-122
8月26日,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Saab萨博公司正式向客户交付了第10万辆生态动能燃料汽车——Saab萨博9-5 BioPower。由于地处北极圈附近,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萨博品牌从缔造之始,超前的环保意识就已浸润其中。自2005年第一辆Saab萨博9-5 BioPower推出之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加剧,政府推行的优惠税率政策,使得萨博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但跨国并购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本文以庞大集团并购瑞典萨博为例,分析了庞大在并购萨博的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得出了在跨国并购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沟通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8,(11):123-123
4月25日,2008 Saab萨博陆上飞行秀首次来到美丽的杭州,在“Mind Goes Turbo”名义下,为广大汽车爱好者献上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汽车嘉年华。 四辆未经任何改装的全新2008款Saab萨博车型现场为车迷展示了蛇形穿梭、蛇形对开、保险杆相连180度瞬间转向、360度原地旋转等高难度车技。基于Saab萨博Turbo技术,这些在汽车界的极限动作,任何一辆Saab萨博车型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伊始,中国汽车业界曾经有过一次引人注目的大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是否给中国汽车带来了一次抄底海外的好机会。那次讨论的基本结论是谨慎的:中国汽车有资本抄底,但有能力完成海外并购并实现顺利对接的企业却不多。岁末年初,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悬挂和制动系统业务、北汽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的重量级海外并购却接连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商业文化》2005,(2):35-35
东风日产跨国并购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产及其领导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并购谈判过程及有关问题的处理上,日产汽车的跨文化管理都做得十分到位。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7)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全球,欧美一系列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开始大幅的滑坡,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全球拥有最大汽车的市场,并连续享受了10年高速度增长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进入了海外收购的步伐。从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到北汽集团收购萨博,再有上汽收购双龙,以及比亚迪意欲吞并顶级豪华品牌迈巴赫,但这些并购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吉利的成功并购沃尔沃引起了多方关注,这中间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购是否有利于吉利的汽车市场发展,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风险与收益,对此,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5月3日,名不见经传的华泰汽车让全球汽车圈为之一震。当天,华泰汽车和瑞典萨博汽车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华泰将阴2亿欧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资金收购萨博母公司荷兰世爵299%的股份。此外,华泰还将为世爵提供3000万欧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可转换债券短期贷款。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世爵汽车CEO维克多·穆勒表示,尽管萨博2010年全球销量没有达到预期的3.5万辆,但他仍对萨博充满信心。按照萨博的规划,2011年和2012年萨博全球的销量目标为8万辆和12万辆。两年时间,销量从不足3.5万辆到12万辆,萨博的信心在那里?葡肖息称,萨博已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进汽贸)签署合作协议,确定重返中国市场,并将在今年7月重新销售萨博汽车。重返中国,会成为萨博销量的飙升之路吗?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世爵汽车CEO维克多·穆勒表示,尽管萨博2010年全球销量没有达到预期的3.5万辆,但他仍对萨博充满信心。按照萨博的规划,2011年和2012年萨博全球的销量目标为8万辆和12万辆。两年时间,销量从不足3.5万辆到12万辆,萨博的信心在那里?有消息称,萨博已与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进汽贸)签署合作协议,确定重返中国市场,并将在今年7月重新销售萨博汽车。重返中国,会成为萨博销量的飙升之路吗?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几桩中国汽车企业并购海外公司的谈判中,外方都提到了对并购后知识产权的担心.甚至有的国家的一些政治人物、反对派,还大肆渲染、阻挠并购谈判.对于这种现象,身为中国人,当然不能同意这种与事实不符的指责.但我在想,知识产权的问题在中国汽车领域已不是新的矛盾焦点了,为什么总被人拿来说事、做文章? 是有人别有用心,还是文化、法律差异,还是国内个别企业确有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19.
谁也不曾想到,北京汽车工业本质的飞跃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的。极有可能落户北京的吉利沃尔沃项目,政府推动、首钢主导的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项目以及北汽收购的萨博部分资产集合在一起,使得原本规划中的顺义、亦庄等几个汽车产业园有了更充实和丰富的内涵。分别检视不难发现,沃尔沃和萨博技术的注入将提升北京自主汽车工业的整体档次和竞争力。而京西重工的德尔福项目。则为北京打造自有的零部件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许小年教授说,那些不能创新的企业将来还是会倒闭,会陆续出现大批的并购案。但我国需要这样的危机疗法,只有在危机中企业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置之死地而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