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雀巢帝国     
通过接连并购,雀巢如老树盘根般,把触角伸到中国食品快消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雀巢的规划中,2020年新兴市场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应达45%,而当前这一数字仅为31%。2011年12月23日,国内的"糖果大王"徐福记正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摘牌,这意味着徐福记正式拥有了新的东家——雀巢。这场持续半年的收购项目,  相似文献   

2.
李冰 《中国品牌》2012,(1):56-57
成功收购徐福记,意味着雀巢将超越玛氏成为中国糖果和巧克力行业的龙头老大;"吃"下徐福记后,雀巢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2011年12月7日,徐福记国际集团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中国商务部在2011年12月6日已经审批  相似文献   

3.
在百盛收购小肥羊和雀巢收购徐福记的事件后,引起了民众对外资收购我国企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在外资收购的浪潮下,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对外资收购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的一些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估值约100亿美元的惠氏奶粉竞标战第二轮拉开帷幕,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高调参与竞标.从2011年起雀巢就在中国频繁收购,8月刚刚完成对银鹭60%股权的收购,12月7日又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份.不经意间雀巢已如老树盘根一般,把触角伸展到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多个角落.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近5个月的漫长等待后,悬在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2011年12月7日,雀巢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福记60%股份的申报终于获得商务部批准。这是狄可为2011年3月履新后主持完成的第二桩收购案。  相似文献   

6.
袁婕 《现代商业》2011,(22):26-27
近年来,国际名牌企业相继在中国展开并购行动。雀巢收购徐福记是继百胜收购小肥羊、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等之后的又一典型案例;同时,也是雀巢收购云南山泉、银鹭集团等行动之后的大手笔。这些并购行动之所以在中国如火如荼,和改革开放、中国崛起的背景条件关系很大。2010年我国的经济实力超越日本,坐上全球第二把交椅。有观点认为,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是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里程碑事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市场混迹多年的全球最大食品企业雀巢似乎很喜欢60%这个数字所带来的胜券在握又留有余地的感觉。2001年其收购国内第二大鸡精生产商四川豪吉60%股权,2011年4月同样获得了国内最大八宝粥和花生牛奶生产商厦门银鹭的60%股份,7月11日,其又宣布拿下国内最大糖果生产商、新加坡上市公司徐福记的60%股权,交易金额达21亿新币(约111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编辑: 近期传出雀巢收购徐福记的消息,外资并购近几年在中国很流行,在哪种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并购模式?对于并购现象。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海外品牌收购是未来中国车企在国内外市场的严峻竞争环境下的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此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汽车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收购海外品牌的机遇,利用海外优秀品牌提升其竞争力,在众多的外资品牌中成功突围,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但对于缺乏海外运作经验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品牌收购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存亡,如果所购品牌无法转变为内在竞争实力将最终导致品牌收购失败。汽车企业在品牌收购后,更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更长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蓝可 《现代商业》2011,(31):42-45
吉利的成功,是一个勇敢挑战者的成功,也是一个敢于突破自我的中国企业的成功。百盛收购小肥羊、雀巢收购银鹭、安佰深收购金钱豹……外资并购如火如荼,看着一个个民族品牌相继沦陷,国人除了燃起那股爱国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1.
剥开徐福记     
甜味转淡的时候,徐福记想到了雀巢,它们正尝试理解彼此的味道。剥开徐福记的糖果,尝的是雀巢的味道?去往广东东莞的路上,摆在雀巢糖果业务副总裁及徐福记首席并购经理马克·戴维斯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境外品牌来说,中国仍是"重要的市场";而对中国品牌来说,目前通过收购国外品牌"走出去"仍是主要路径;相对更多的出口加工企业来说,现在是立志从外贸加工中抽身做自主品牌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日化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宝洁、联合利华等为首的外资日化大品牌占据着市场中的垄断优势,而本土的民族品牌却危机重重,举步维艰。对比分析中外日化品牌市场策略差异,国产日化企业需努力经营品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加强产品研发及营销团队的建设,警惕外资通过收购、合资等途径掌握销售渠道,提高法律意识,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努力坚守住民族日化品牌的阵地。  相似文献   

14.
涂山青 《广告大观》2011,(11):57-58
2011年9月6日媒体报道,雀巢收购银鹭案一锤定音,民族品牌“靓女长成嫁外郎”的戏码再次上演,这无疑将再次刺痛无数国人的神经。但凡看到这类新闻,社会总会有两种声音:一是外资品牌“狼子野心说”,斥其吞并民族品牌以达到独占中国市场的目的;二是谴责中国当事企业是“卖国贼”。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民族品牌频频“外嫁”呢?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我们不为民族品牌外嫁叫好,但也不必哭天抢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使得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更加主动,进行跨国品牌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跨国品牌收购的风险巨大,管理者必须在规划跨国品牌收购过程中,事先思考并确定合适的收购模式和路径,提高跨国品牌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品牌收购的典型案例,提出三种模式和两种路径及其适用条件,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品牌收购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综述雀巢冰极冰爽茶是雀巢2005年新上市的茶饮料产品。其上市之时,面对着相当困难的市场环境:康师傅、统一等品牌抢夺了市场先机,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茶饮料竞争相当惨烈,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后来者居上的难度相当大。市场高度同质化,各个品牌抢夺有限的市场空间。市场投入巨大,但效果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7.
李明利 《广告大观》2011,(11):55-56
瑞士雀巢收购厦门银鹭案尘埃落定,又一个民族品牌被外资收入囊中。虽然在收购中,双方明确约定,品牌不雪藏、高层不换血,但银鹭被收购依然一石激起干层浪。长期以来,民族品牌似乎已经成了奶娘,把企业养大了,企业家就会将品牌当猪一样卖掉。从情绪来说,因为大宝、小护士乃至近几年双汇等品牌相继被收购,业界对民族品牌的命运不得不持悲观态度。但舆论的呼吁、看客的愤怒并不能阻止一个又一个优质女儿的外嫁。  相似文献   

18.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35):68-69
在竞争激烈、高手云集的糖点行业,徐福记自1998年至今连续9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2006,徐福记年度营业额达到3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30%,无论从营业收入、品牌知名良、销售网络、市场影响力来看,都成为名符其实的糖点“第一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6,(17):75-75
达利园沙琪玛在石家庄上市已经有两个多月,依靠央视广告的强势拉动,市场上量很快,在商超渠道开始对行业第一品牌徐福记形成冲击。徐福记对此表现出以往少见的关注,着手在终端超市增加陈列面积和促销力度,扼制达利园的上升势头。达利济南分公司的—位销售经理向记者坦言,由于徐福记已经拿下了石家庄市场30~40%的市场份额,达利的目标是利用半年时间,在中高档市场联手徐福记拿下50%的份额。由此猜测,达利借机炒作这个市场的意图很明确,就像2001年~2002年在派类市场做的一样,各方都期待掀起一个新的消费热潮,将沙琪玛市场做大。  相似文献   

20.
朱银琪 《华糖商情》2001,(23):28-29
市场容量: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7066万,地产品牌有卫岗、雪浪等。主导品牌:三鹿、雀巢、光明、卫岗 推荐品牌:亲亲宝贝、优诺、圣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