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共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客观要求,产业转移路径选择的本质是寻找与之具有更强共生适配性的地域产业承载系统。文章基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扩散—产业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框架,从“共生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3个维度建立了共生适配性指数模型,评估了2010、2014、2018、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60个主要国家的共生适配性。结果表明:六大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低。文章最后以共生适配性指数和特征要素禀赋为甄别条件,为中国不同类型制造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提出了路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将自然科学的某些原理和要领引入社会科学领域 ,研究社会科学的某些现象和规律 ,一直是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努力的方向。具体到金融学研究领域 ,这一努力比较多地集中在微观层次 ,比如 ,将数字方法引入金融学领域 ,研究和构造金融工具的创新 ,使金融工程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日益繁茂。而在宏观领域 ,将自然科学的要领和原理引入金融学研究似乎并不多见。袁纯清同志新著《金融共生理论及其在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应用》一书可以说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大胆尝试。共生理论是发源于生物学的一个理论 ,它的基本内涵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地域粘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雁 《当代经济》2008,(7):108-110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处于低势能区域,其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靠产业承接的“外植”产业来推动,因此承接产业在当地的粘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外植”产业与当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互惠共生以及高效的产业集群组织形式,是提高“外植”产业成活率并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领域,构建完善有效的军民生态系统是助力军民融合有序发展、激发军民互动活力的基础。基于共生理论与Logistic增长理论,设计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系统框架,构建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演化方程。选取雷达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业等典型产业,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并模拟和分析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的各类模式及参数。结果表明,1995—2019年,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协调,推进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发展需要激发新的增长活力。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互惠共生是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模式生成新能量的主要模式,提高军民共生系数、扩大产业规模容量是提升军民共生能量层级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建设互惠共生交流机制、建设双向能量流动机制、优化互惠共生界面、扩大高技术产业容量、推动产业链协同5个方面凝炼推动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的“朝阳产业”。本文阐述了生物技术催生了医药、农业、能源、环境、工业等领域的生物产业,如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瓶颈的突破、生态环境平衡、绿色工业发展带来一个接一个的革命。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世界各国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政策及现状,预测了生物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指出政府重视和市场需求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聚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生物是可以不依赖于其它生物而独立生存的,普遍的规律是很多生物个体共同生活在一起。早在1807年,近代植物地理学家胡布特就对自然界的群聚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自然界植物的分布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集合成群落的。丹麦植物学家瓦明认为,某些特定的种(一个或几个)往往聚居在一起,这些种往往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相似,或不同种之间的生存具有相互依赖关系,使互惠共生成为群聚现象的标志性特征。自然界中植物的成片出现和动物的成群生活使人们对群聚有了最为直观的了解。群聚现象的产生除了由于生存…  相似文献   

7.
城镇群的共生发展研究--以浙中金华城镇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永俊  胡希军 《经济地理》2006,26(2):237-240
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镇群体间的竞争和共生作用也越来越激烈。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金华城镇群之间共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加强金华城镇群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对称性互惠共生机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是实现金华城镇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产业集群及其特征“集群”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原意是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处栖所中的生物簇群。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E·波特(Potter)把产业和集群的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相似文献   

9.
多种类型大科学设施在特定区域集聚,有助于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工业企业制造等多领域前沿人才和创新资本要素集聚。具备多样性生物集聚、创新要素快速流动及互利共生等特征的“雨林模型”,常被用于描述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和解释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在“雨林模型”和演化交易成本视角下,分析基于大科学设施的创新生态系统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发现创新中国大科学设施投资模式有利于构建大科学设施集群演化为“热带雨林”的组织基础和个体行动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业循环式组合是循环经济的技术实现,改善整个工业系统内的物质与能源利用效率,重新确定“废物”价值,促进物质能量在整个工业系统内循环流动的实现。这种产业或企业间相互利用资源的互补共生现象,可基于生物学中描述种群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Logistic)模型,建立描述产业或企业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给出几种产业循环式组合的稳定共生条件和政策意义并实证分析了典型产业循环式组合,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韩资外逃”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彦卓 《经济师》2008,(9):51-52
随着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不断引入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也日益频繁,这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重视。许多外国公司在华经历了明显的投资、撤资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韩资外逃”现象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韩资外逃”现象的分析,使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这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多样化和异质性的创新种群及其高度共生性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的重要力量。在厘清创新生态系统异质性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和博弈模型,推演表明,为达成多方长久协作目的,需确保合作收益高于协作成本,而满足该条件的重要前提是创新种群的高度共生。运用长三角“三省一市”2011—2018年相关数据,分别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种群的共生性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测算。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共生度逐年增长,保持良好演化态势,且空间差异逐步缩小;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异质性创新种群互惠共生状态尚未完全形成,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三省一市”共生度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上海创新引领作用不够突出,安徽则低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邓捷 《时代经贸》2012,(4):106-10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金额仍持续增长,但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外商投资撤离的现象。与此同时,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两项政策,明确提出我国“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和“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说明我国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吸引利用外资,同时也明确了国家对于吸引利用外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态度。本文将深入分析部分地区外资撤离现象的原因与影响,以及外资撤离现象与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对外资撤离现象的对策,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集群不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的文献中,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外部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大加褒扬.但忽视了在我国目前环境下.有些产业集群存在的一些“不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不经济”现象的深刻剖析,探讨了针对各种“不经济”现象的对策,以期实现我国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数实融合背景,将共生理论引入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在深入阐释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间存在持续稳定的共生条件与融合基础,其融合发展的共生系统由共生条件、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共同构成,其融合共生模式主要表现为以高新技术牵引为动能的内源互惠型融合共生模式和以产业链和产业功能拓展为导向的嵌入一体化融合共生模式。(2)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历程呈现动态演进特征,主要经历了4个融合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期(以资源管理为重点),第二阶段为初始期(以产品服务为主线),第三阶段为变革期(以市场需求为平面),第四阶段为重构期(以产业转型为主体)。(3)2011—2020年,31个省域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梯度差异特征,形成了“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空间格局,且...  相似文献   

16.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09,(10):5-7
万刚:新增长点将现于四个领域 科技部部长万刚9月11日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举行的平行会议“培育新的增长点”上表示,我国新的增长点将出现在能源、生物、信息和新材料、先进制造业这四个领域。他强调说,  相似文献   

17.
集群,究其根本是个生态概念,生态学中的生物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里各种生物种群,相互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单元。集群被引入到经济学中,形容企业的生态聚落,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概念。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地缘现象。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的名称术语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全面彰显了“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和“品牌”三大元素。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23日,“欧盟滨海产业共生项目”启动仪式暨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成立大会在开发区万丽泰达酒店举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会见欧盟驻华代表处公使级参赞Johan Cauwenbergh等中外嘉宾,共同启动欧盟滨海产业共生项目,并为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的成立揭牌。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从阐述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的体现展现切入,重点从提升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能力、“城”“市”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理性”“经济理性”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新要求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议题,以期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