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1-2005年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就收入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了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不同影响。利用paneldata模型分析得到,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保险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制定出扩大我国的有效保险需求、促进居民保险消费的相关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1—2005年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就收入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了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不同影响。利用paneldata模型分析得到,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保险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制定出扩大我国的有效保险需求、促进居民保险消费的相关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保险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随着客户收入水平、消费意识和对保险服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保险产品已难以迎合保险业的激烈竞争,从而保险创新成为保险业继续"保险"的"法宝",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我国保险服务及其延伸服务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我国保险创新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制度更新迟缓,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低下导致保险需求的无力与无奈,乡镇企业和农村集镇发展迟缓而导致对保险缺少有力的支持,农业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农业劳动力水平、素质、素养低下而导致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的缺乏等五大因素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5.
"保险+期货"模式下的新型农产品价格保险,改变了传统农产品价格保险定价方式和风险转移的方式。首先介绍期货价格保险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论述"保险+期货"模式的运作过程,理清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简化定价工作、转移巨额赔付风险、保障农户收入水平方面起到的良好作用。通过由总体到细化的设计对定价过程进行梳理。最后,讨论了风险中性定价模型、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定价模型和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目的是要得到一个符合期货价格保险产品特征的费率厘定方案。  相似文献   

6.
按人口因素细分保险市场贺峻峰(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人口因素对人身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有直接的影响。对企业财产保险等需求的影响就是间接的了。在人口因素中,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住址、收入水平、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内容,例如家庭财产保险主要与下...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对我们如何发挥保险的社会作用仍然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商业保险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应该从基本的职能能充分实现的开始.我国保险社会作用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是因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没有能够充分实现.因此,要实现保险的社会功能必须使得保险业充分发展,而制约着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是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变潜在保险需求为现实的保险需求,扩大保险的供给能力为保险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意外伤害风险在增加,但是意外伤害保险发展却很缓慢。本文通过构建意外伤害保险需求模型,结合意外保险、消费与储蓄,考虑在连续时间内,作为家庭支柱的意外保险购买行为受财富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意外险保费收入与工资、受教育年限等成正比。应通过加强风险教育、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我国意外伤害风险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范玲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67-168
关于审计需求的理论,学术界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传统的主要有代理理论、信息理论等。随着审计师民事责任的不断扩大,审计需求的保险假说逐渐流行起来。主要以风险转嫁理论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是否符合"保险"之名,以及从保险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敏 《商场现代化》2005,(24):91-92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前消费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要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应该从调节收入分配入手,特别是提高当前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罗燕 《商场现代化》2012,(23):264-265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保险意识越来越强。有保险意识并不等于具备保险知识。保险知识是确保保险权益是否充分获得的先决保障。保险权益是否充分获得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加强保险知识教育与宣传是当前公民教育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盘龙镇1000位村民对社保知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保险知识相对落后,应采取多种渠道对农村居民进行宣传和教育;保险理念与经济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随着经济水平增加,购买保险的人会越来越多。当前很多居民不购买保险与政府补贴多少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2—2012年新疆15个地市州的收入水平和寿险保费密度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水平对寿险保费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寿险需求呈现显著正影响;大部分地市州寿险需求收入缺乏弹性;相对于中收入组、低收入组寿险需求的增长率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高收入组寿险需求的增长率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政府经济学思想从注重"需求管理"转向注重"供给管理"的重要信号。目前,中国存在着严重的"供需错位"——"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现象,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扶持服务业是首要目标,老龄与健康服务领域也将成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阵地。建立和实施长期照护保险,也成为供给侧服务业改革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分析长照保险的经济学意义,为中国长期照护保险机制设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沈蕾 《商业研究》2002,(1):20-21
保险公估人是保险中介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市场对保险公估服务的需求会日益增加。保险公估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与合理性上。保险公估人签出的"保险公估书"虽有一定权威性,却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我国建立保险公估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我国保险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也需要保险公估人。所以,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我国开始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尤其是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专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我国农业保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农业保险的功能为标准,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农业保险参保率、农业保险供求规模和农户收入水平三个角度对我国现行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财政补贴比例低且结构单一,税收优惠力度不足,巨灾风险基金规模小,财政在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中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许学丹 《市场论坛》2004,(4):48-49,52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保险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随着客户收入水平、消费意识和对保险服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保险产品已难以迎合保险业的激烈竞争,从而保险创新成为保险业继续“保险”的“法宝”,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我国保险服务及其延伸服务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我国保险创新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保险需求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学意义的保险需求是指保险的有效需求,衡量保险需求的指标主要为保费收入。着眼山东省,从影响保险需求的变量入手,使用我省保险业1996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建立描述总保费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投资、总人口、居民储蓄等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影响山东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乔海曙  谢顺利 《消费经济》2007,23(5):6-9,15
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消费带动发展"的新阶段,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是重中之重。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其消费能力,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的即期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制约了其即期消费能力,同时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影响了远期消费能力从而减少其当期消费。因此,要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即期收入水平,并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其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段诗琪 《致富时代》2010,(2):144-144
中国的保险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逐年增长,保险险种多元化,人们的保险需求日益增加。保险需求一般是指个人需求,即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从保险市场上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数量表。该文对保险需求的研究主要采用保费收入这个指标。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对中过城镇居民保险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消费-收入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广州1998-2007年的实际数据,对广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持久性收入水平和暂时性收入水平都是影响广州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显著因素,而暂时性收入与持久性收入对广州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影响力度各有侧重.政府一方面要把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摒弃为GDP而片面追求GDP的数量和速度的理念和行为.另一方面要针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从战略和战术、长期和短期等多维层面和角度,系统全面地采取有针对性、可行的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消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