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期权;信用互换;信用证券化;指数互换.发展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思路是:可以选择上海作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培育基地;基于我国现状,可先发展OTC市场金融创新工具,不一定要将所有创新金融工具都标准化;可以利用国外许多比较成熟的工具,通过适当改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要重视来自交易一线的经验,及时提炼,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监管模式;尽快出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  相似文献   

2.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信用风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更为有效的管理工具。文章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义及其种类,通过列举最近公司对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应用,对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公司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监管框架和改革措施人手,阐明了两国市场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监管理念和措施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厘清了当前存在的若干制约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认识误区后,对如何加快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与制度设计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信用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本次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肯定了基础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应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6.
冯谦  杨朝军 《上海金融》2006,(9):23-25,22
我国金融结构中一个突出的弊端是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资金向银行集中的现实,因此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使银行的风险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无疑是解决我国社会信用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但我国现阶段推出的CDO信用衍生产品因定价复杂且具融资特性,并不适合在当前推广使用。比较而言,信用违约互换(CDS)不仅具有非融资性、结构简单等特点而且是构造“合成CDO”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工具,因此,应首先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推动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7.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市场化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的有效工具,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成功实践,但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从国际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演变脉络着手,分析了国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现状和主要品种,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研究分析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为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监管机构对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品种也不断创新,2010年,"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在银行间市场推出,这是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发展,未来必将成为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从金融衍生产品的含义入手,逐步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者,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企业在运用金融衍生产品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倩云 《中国外资》2011,(14):44+46-44,46
信用衍生产品最初形成于1993年,是用来描述场外交易合约的一种新的方式。后来随着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地进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专家和学者就认为它的规模将超越其它的所有的信用衍生产品。但对于我国来讲,因为特殊的国情和市情,金融产品质量低,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但从长期来讲,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要求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笔者相信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可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分“试点期、加速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分步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用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加剧危机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种中性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负面效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合规监管基础上基于合理避险需求推动国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使信用风险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尽管信用信息缺乏、金融法规不健全、债务交易二级市场滞后等问题限制了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但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黄宇虹  黄霖 《金融研究》2019,466(4):149-167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金融知识体现了小微企业主对经济金融相关信息的认知与决策、以及使用正规金融工具与服务的能力,因此将作用于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实证结果发现,金融知识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表现为更重视创新的必要性与员工的创新能力,也有效改善了创新活力。这对相关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与开展面向小微企业主的培训,提供了积极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知识通过市场认知机制与信贷约束机制分别作用于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在市场化高、非国有经济发展好、金融市场化高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强而创新意识不强,金融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创新意识,即提升市场认知机制发挥作用;而在市场化低、非国有经济发展差、金融市场化低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强而创新活力不强,金融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创新活力,即缓解需求抑制型信贷约束的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良 《西安金融》2011,(3):39-40
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信用衍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出于防范信用风险而设计的金融产品是危机的导火索。在经历了市场的深刻反省后,全球的信用衍生品规模又创新高,我国也适时推出了CRMA(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系列信用衍生品,但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对其监管是对监管部门的考验。本文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指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对CRMA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信用衍生市场能够促进信用风险的定价、分散和转移,并有助于金融稳定。遗憾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各方对信用衍生品产生很多误解。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澄清,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信用衍生市场的新特点和改革路径,找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发展中国的信用衍生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曾经扮演着扩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因此,如何借鉴美国对信用衍生工具的认识和监管,将对我国在规范中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现状并借鉴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经验,认为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开展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和平台,并且结构将适应经济结构变化不断优化.针对近年来银行传统信贷发展面临的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等冲击,提出了以创新手段带动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市场拓展的观点,即以理念创新重新定位传统信贷业务市场,以价格创新应对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以科技创新优化传统信贷发展模式,以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解决传统信贷难点,以营销创新推动信贷市场拓展,以手段创新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现状并借鉴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经验,认为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开展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和平台,并且结构将适应经济结构变化不断优化。针对近年来银行传统信贷发展面临的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等冲击,提出了以创新手段带动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市场拓展的观点,即以理念创新重新定位传统信贷业务市场,以价格创新应对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以科技创新优化传统信贷发展模式,以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解决传统信贷难点,以营销创新推动信贷市场拓展,以手段创新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