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  王大禾 《中关村》2004,(5):56-59
作为中关村的急先锋,纪世瀛的办公室却不在中关村的核心地带,而是在上地开发区的交通要道附近。这里没有海龙、硅谷和太平洋那么喧闹,但是,有很多大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这其中就有联想、用友等等国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纪世瀛说,他自己是“胜利大逃亡”到了这里。他说,当年他在中关村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为中关村民营企业的发展披荆斩棘、东拼西杀、摇旗呐喊、开天辟地,如今,能找到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办公,他很满足了。媒体给他的冠以“中关村第一村民”的美名,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关村民营企业的马前卒、排头兵,是中关村的一员闯将。中关村有名的那句话:“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就是纪世瀛原创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卫汉青 《中关村》2023,(12):68-73
<正>纪世瀛是中关村传奇中的传奇,是贯穿中关村43年发展历程的一位代表性传奇人物。2023年秋天,一本沉甸甸的《43年创业心灵感悟》摆在我面前,这是纪世瀛先生的新著。纪世瀛何许人也?一位年逾八旬的中关村元老,一些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人喜欢称他为“中关村第一村民”。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科技创新的样板,是当代中国最亮丽的名片。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走进中关村集体学习,更是共和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示范和象征!  相似文献   

3.
沙磊 《中关村》2010,(2):88-90
中关村海归不能忘记他他亲历中关村史上辉煌的10年,有比他资格更老的村民,但谈起人才工作,没人比得过他。2008—2009年,他三次被聘为中央“千人计划”评审专家组组长,2009年还兼任北京市“海聚工程”评审专家组组长。因此,有人喻他为中关村引智的奠基人,他却说:”成功不必在我,成功我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3,(1):16-16
在辞旧迎新之际,温家宝总理视察了中关村,百度的欢声笑语,联想的驻足凝思,他的讲话温文尔雅,像春天般的温暖,“既是带着对大家的想念、对企业的关心,也是寄托着很大的希望,相信中关村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温故知新,25年前温总理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行调研,“小荷才露尖尖角”;光阴如梭,25年后中关村已然成为世界瞩目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风景这边独好”。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关村》2014,(4):82-83
郭金龙“四点建议”促中关村改革新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关村在新的发展阶段还要做些什么?3月20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座谈。他希望中关村努力在科技创新上由“跟跑者”、“同行者”变为“领跑者”,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6.
9月14日上午10点,在海淀体院西路甲2号,记者见到了有“中关村创始人”之称的纪世瀛。等他的时候,记者看到院子里有一块3米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刻着由严济慈题写的“科技之光”的碑文,虽然只有800余字,可一段中关村传奇般的创业史却是清晰可见。作为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的院长,纪先生是直接从教室出来见我的;知道他一个小时后还要回教室,我们的访谈很快就进入了正题。《中关村》: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村长”,也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创始人,您喜欢哪一个称呼?纪世瀛:都不准确。我最喜欢的是“中关村第一村民”这个称呼。为什么?因为村长是要下台的,而我这个村民,只  相似文献   

7.
勒川 《中关村》2024,(1):12-15
<正>中关村曾在互联网时代独领风骚,这里有着“大学群”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这里被寄予厚望——在大模型时代再次创造奇迹。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大模型成功地压缩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路径。”他表示,“当下,我们正处在全新起点,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8.
王东临小传:1969年生于贵阳,15岁时被保送到南开大学计算机系。1990年起从事出版业前沿软件枝术研发工作,曾任长城笔神919系列电子软件研发负责人,被业界誉为中关村“四大天王”之一——中文数字化技术之王;1996年创建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北京中关村 IT 专业人士协会发起人、副理事长。当天外来客般的比尔·盖茨令人瞠目地将’95视窗在北京打开时,王东临还只是中关村的一个其貌不扬的自由职业者。几年后,王东临虽然仍像一个刚换上干净衣服的民工样子,却已是中关村软件开发“四大天王”之一。在 IT 业普遍萧条的日子里,王东临执掌的书生公司在2000年业绩翻番,2001年增长率高达到200%。去年,他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在中关村这片神奇土地上,王东临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国式的比尔·盖茨奇迹。  相似文献   

9.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6,(9)
北京海淀“红色中关村”助力“硅谷”发展“建支持平台、强基层党建、促创新发展”。绝大多数企业属于新经济组织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近年来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大力实施“红色中关村”战略,创新基层党建的新内容、新形式,促进了企业发展。针对园区党员素质高、分布广的特点,园联合党委把“原则性、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创新管理服务。他们采取了20强、50优企业党组织联系定期走访制度使隶属关系不同的党组织可以互相借鉴;由软件企业党员骨干成立“红色中关村”小组,推出“红色中关村”党建网站等,通过互联网开展党组织活动;采取网络…  相似文献   

10.
勒川 《中关村》2009,(4):58-59
中关村和美国硅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溯历史,1979年,尚在中科院工作的陈春先访问美国,有机会去到波士顿附近的“128号公路”和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此次访问使他眼界大开。于是便有了后来中关村的首家民办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有人说,陈春先有着永远的“硅谷情结”。  相似文献   

11.
李唐皇 《中关村》2005,(1):59-60
中关村需要草根经济。正是一万四千多家大大小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存在,使中关村成为中关村。当然,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联想、方正、四通等大企业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而且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也是中小企业“制造”的,这些中小企业的演变史的总和构成了中关村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中小企业构成的“草根阶级”是中关村的基础。不过,今天,“草根阶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在改变“草根阶级”的构成。这些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具有世界视野的人群的加盟使中关村的国际化有了中国特色的新路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草根经济”的到来,中关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时代的草根经济。作为媒体,我们要反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2.
马文良  张勇 《中关村》2005,(9):18-22
说起中关村,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是“海龙电子城”——到中关村购买电子产品,“去海龙”就成了最顺口的经典口头语。这个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区、面积20000平方米的大型卖场,在消费者眼中无疑是中关村的代名词,是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中名气最响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4,(3):72-72
日前,中关村唯一的国家级商务建筑——中国电子大厦在中关村广场所有项目中最早进入了内装阶段。中关村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基地,国内外电子、IT和相关企业均把中关村视为开拓、占领中国电子信息市场的核心阵地。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行业特色鲜明、品牌企业汇聚的世界级商圈里,一直没有一个像CBD“国贸”那样的领袖型核心建筑。因此,北京市在“十五”规划中,将中关村广场规划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决策使中关村从此有了“心脏”。  相似文献   

14.
纪世瀛 《中关村》2004,(9):28-29
一个世纪性话题可以预言:“中关村”将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自从推出“中关村”概念之后,就吸引了中外仁人志士的目光,引发了一代人的不断思考。从80年代初中关村迸发第一颗火花,以陈春先为代表的“华夏人”提出中关村新技术扩散区到今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在不断的升华,在腾飞,对中关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路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一个话题: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毫无疑问,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是个极其重要、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它决定着中关村的命运和未来。在今天中关村“二次创业”甚至有人称作“三次创业”的时刻,再谈中关村战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0日,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和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三十余名企业老总受邀进入中关村最高决策管理层。有着中关村 IT“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当选为咨询委员会的主任,他和执行副主任、年轻的“海归派”邓中翰进入北京市政府建设中关村领导小组,参与园区重大事项决策。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认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推进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例证。专家表示,随着中关村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纷纷涌现,中关村管理机构导向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家出身的委员更了解高科枝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运作方式,更能代表企业的声音,这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关村的从业者则表示,企业家参与发展决策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的认同感。我们分别采访了其中的几名委员,以此来“解析”中关村的“内心世界”,反馈本月中关村管委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天外来客般的比尔·盖茨令人瞠目地将“95视窗”在北京打开时,与他同行、来自贵州的王东临还只是中关村的一个其貌不扬的自由职业者。仅仅几年后,当王东临以一副刚换上干净衣服的民工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时,他已是注册5000万资产的中关村软件开发四大天王之一,并正以中国第二代 IT 企业代表之一的当仁不让气势,欲向未来的中国微软目标冲击。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4,(2):17-17
柳传志先生有句行话“电子卖场是IT产业链的终端”。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轫之初,中关村大街一号即海龙的发祥地,成为一种新的业态模式。之后,鼎好、中关村e世界、太平洋、科贸等商家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具有盛名的“IT航母”大卖场,  相似文献   

18.
夏颖奇 《中关村》2013,(5):20-21
中关村的历史就是一部突破的历史。一代代创业者前赴后继,书写了“勇于变革,敢为天下先”的中关村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成为中关村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4,(4):18-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发展的重要讲话,在中关村引起强烈反响,中关村立即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座谈会,来自中关村的知名企业界家、投资人、学者和京津冀节点城市的领导同志,就率先实现创新驱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畅谈思路;就率先实现“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交流。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区域创新合作有“四个”要点:一是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04,(Z1)
2003年,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关村在政治、高新技术发展、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中关村管委会支持,首都15家新闻媒体记者共同评选出将2003年度中关村10大新闻:1.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历届中央领导非常关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2003年1月24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来到中关村〔020〕中关村2004年1月号科技园区视察工作,他充分肯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三年成绩喜人,今后任务艰巨,发展前景美好,大家仍需努力”,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指出了前进的方向。2.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两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