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加快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培育秸秆能源产品应用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住宅建设在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更要为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着想,这其中为住宅提供绿色能源以降低能耗至关重要。可用于住宅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自然能源。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形式主要有:太阳能光热与光电技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技术、风力发电等。  相似文献   

3.
能源在人类社会中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文明时期的主导能源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工业社会的主导能源本质上是化学能源,这决定了它的局限性。面对工业能源危机,人类必须开拓出比化学能源更深层次的新能源,这就是物理能源。物理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向主导能源的转化,是今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秋声 《大众商务》2005,(6X):8-10
武立进在家乡是出了名的大能人,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在日常生活中,他逐渐觉得农村锅灶太过于。原始和简陋,不少地方还在用植物的秸秆烧锅做饭,每年农村要消耗掉大量的植物秸秆,燃烧掉的废气又直接排入空气中。这样的取热方法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也很不卫生,平时喜欢钻研科技的他在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试验后,发明了一种太阳灶,太阳灶利用太阳能来取热,安全、方便,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厨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秸秆是一种丰富的纤维素可再生资源,基本组织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逾6亿吨,除少量被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或用作粗饲料、薪柴外,大部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本实验针对秸秆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研究,使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可利用的有机小分子,并探索其作为生物能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广平县有玉米地16.6万亩,每年的玉米产量是5.9万吨。平均每公斤的玉米产生的秸秆是4公斤。这就意味每年有23万吨的玉米秸秆产生。每当玉米丰收时,这剩下的23万吨秸秆就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 人们一说能源,就立马想到石油、煤炭等,但实际上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是太阳能.  相似文献   

8.
周烨 《大众商务》2005,(3X):58-58
一个农家弟子.对柴草执着探索长达二十六年.终于点燃了柴草”革命”的圣火。在能源史上.增添了新篇章——“秸秆燃气时代”。秸秆燃气.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造就一批富翁.而且对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平衡起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峰 《大众商务》2006,(12):31-31
广平县有玉米地16.6万亩,每年的玉米产量是5.9万吨。平均每公斤的玉米产生的秸秆是4公斤。这就意味每年有23万吨的玉米秸秆产生。每当玉米丰收时.这剩下的23万吨秸秆就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全国每年产生秸秆约8亿吨,其中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70%,利用量约5亿吨。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由过去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到现代工业、能源领域。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多项技术取得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装点了城市环境。然而所有建筑的建设和使用都是以消耗很多的能源及材料作为代价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不断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得长足的进步。然而同时人类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天然资源枯竭、物种消亡和环境污染等后果,这将严重危害将来人类的生存。建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随着庞大数量的建筑的兴建,使整个建筑行业成为一个能源消耗大户,这就使得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促进建筑设计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营造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符的生态建筑环境,把建筑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具备一定功能和结构的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12.
能源危机呼唤太阳能产业 20世纪,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为动力的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创造的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能源危机已不期而至,能源枯竭已成为人类生死攸关的严峻问题。按照目前人类活动所需的能源消费水平,再过100多年,地球在 50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所形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将要消耗殆尽。科学家们已发出了严厉的警示,如果人类不再开发新的能源,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但是,人类不会坐以待毙,特别  相似文献   

13.
节能环保不仅是中西部,而且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全球未来发展的走向和人类的命运,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能源和资源数据显示,1987年7月是世界5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是6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是70亿人口日,全球人口在不断增加:联合国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平均新增8500万人,这8500万人每年要消耗能源标准煤2.8亿吨,水资源140亿立方米,土地800万公顷,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等1.7亿吨,多排出二氧化碳1.2亿吨。人口每年增加,它对能源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本身的干扰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资金投入显著增加,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而生物质能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薪柴、秸秆等传统能源的比例逐步下降,但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占有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广农村沼气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农村沼气,就是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举措。它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通过厌氧处理,不仅能产生洁净的沼气能源,替代一次性能源的消耗,还能产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怎样的一种经济 当前人类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生活要改善,所有这些都需要能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费也在增长。而目前的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能源消费的增长必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SPS协议规定每一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但是,如果成员方滥用这一权利就可能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交往,进而演化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此,国际社会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植物词在英汉文化中隐喻丰富。不同民族对植物的文化语义认知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个性差异。植物词隐喻的共同现象大多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但其存在更多的是隐喻的个性差异,这主要与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地域等主客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地利用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战略问题。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和超越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就会发生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二者必须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是把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麦草、树枝等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之气化裂解,变为可利用的能源。主要优点是开辟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新途径,降低了农民的炊事成本,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北京市大兴区目前有14处气化站,其中大型秸秆气化站8个,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5900多台,可为3200p村民供气,每年节约标煤3200吨,净节资131.2万元,户均节支410元。大兴区采取了干馏热解(简称干馏法)和氧化热解(简称氧化法)两种工艺,其中干馏法气站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气站建成后经济效益较高,如能达到一定规模,完全可以通过副产品收入维持气站运行。推广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关键是经营管理方式,必须兼顾国家、农民和企业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