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陈中 《华商》2014,(4):81-81
曾国藩是中国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标志性人物,被认为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儒家最高标准,是儒家的最后一个“圣人”。曾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相似文献   

2.
古史传说中的圣王很多,但是孔子认为称得上“无为而治”的只有“舜”,对于孔子单提“舜无为”,历来有很多解释,大多围绕为政以德和圣王无为展开。儒家“无为”以“道德”为导向。儒家认为政自“德”出,所以帝王要“恭己”以期“以德配天”。  相似文献   

3.
蒋华 《消费导刊》2011,(6):99-100
晚明时期传统士人价值体系的崩塌,导致作为士人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的“文”失去了其重要价值和地位。狎邪小说,就是晚明文人以文为戏的体现。狎邪小说中的对于儒家天道观的背叛,对传统语言的妄用,以及对士的嘲讽,都体现了士人在价值体系崩塌之后的以欲为人生支撑的无所顾忌。  相似文献   

4.
气象,“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如《南粤春晓》正是由作品的大尺寸和画面大气势的物象,既构成了一种儒家哲学人世层面的自然之健.  相似文献   

5.
李若水 《财贸研究》2000,(5):74-75,78
<正> 一、政治管理的民本理念和“仁爱、德治”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条件,即所谓“为政在人”。 应该说,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既包括“亲亲”和“贵贵”,又包括“贱者”和“疏者”。一是作为管理者的“人”,一是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作为管理者的“人”,儒家提出“德本才末”的得人标准。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有能容人的品德,便可采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即“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儒家之所以认为德行对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重要作用,是因为世道人心、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学》强调的“絮矩之道”就是说明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相似文献   

6.
“五一”黄金周己经开始了。从春节假期到现在,压抑了三个多月的“购物欲”和“逛街欲”终于可以被“引爆”了。一共七天的假期,中关村地区的IT卖场大部分都营业,并且促销活动非常多。现在,就让我们来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相似文献   

7.
确定核心价值,培养与核心价值相关的核心能力。进而在矿场上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企业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也应该对自己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的局限性有充分的意识:即意识到“己之所欲”并不一定是“人之所欲”,至少不是“人之所欲”的全部;并意识到在一个“人之所欲”不同于“己之所欲”的环境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变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8.
儒商虽然是一个后来才有的概念,但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儒商存在,而且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古代最优秀的商人几乎全是儒商。儒商最重要的理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立人中立己,在达人中自达。在工商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和主体的今天,大批新一代儒商的出现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超过1万人,但只有一个目标及一个梦想的团队。”这是迪比特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总结,字里行间充满着迪比特欲将专业化进行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舍符儒家思想的理由;其次,汉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为辞赋提供了《诗》之“讽谏”论;最后,作赋者身份由言语侍从向儒家学者的转变也使辞赋“诗源观”的确立具有一种自觉性。在“诗源观”确立的同时,更符合辞赋自身特点的娱情说也依然存在。然而从辞赋发展史来看,“诗源观”并非客观之论。  相似文献   

11.
确定核心价值,培养与核心价值相关的核心能力,进而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企业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也应该对自己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的局限性有充分的意识:即意识到“己之所欲”并不一定是“人之所欲”。至少不是“人之所欲”的全部;并意识到在一个“人之所欲”不同于“己之所欲”的环境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变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2.
人生 ,即一个人生存、生活在世界上的这一段过程。它既是一个时间概念 ,也是一个空间概念 ;既是一个物质概念 ,又是一个精神概念。孔子面对着滚滚东流之水 ,感悟人生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感叹人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千百年来人们对人生进行了种种思考和探问。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每个人都愿在有生之年 ,有追求、有努力、有发展。人生本来就是生命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的具体人生之路都是不同的 ,但促进人生发展却离不开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 ,自古至今 ,人们都十分重视修身。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先生 ,强调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经世人才。他说 :“须知吾人欲成学问 ,当为第一等学问 ;欲成事业 ,当成第一等事业 ;欲成人才 ,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 ,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由此足见唐文治先生对学生的修身非常重视 ,这在当时的大学校长中是十分突出的。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 ,就是“修身”。中国传统教育始终把加强道德修养、注重人格完善作为办学宗旨。现在 ,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也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教育。美国在经济、政...  相似文献   

13.
内圣与外王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7,61(3):147-147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在《庄子&#183;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语出于庄子,后世儒家却皆以此称述自己,把儒家追求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4.
阿东 《现代商业》2012,(24):8-15
真版儒家学说旨在"肯定人欲,引上正道",绝非与七情六欲为敌。至于经商,"沽之哉!沽之哉!"夫子赞之不绝也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气闷伤肝”、“抑郁伤心”。不良情绪对于人体健康的重大危害早被历代医学研究所证实。美国著名医学专家哈费莱德教授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研究,最近得出结论:人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和精神病等病症。国际卫生组织前不久就此提出现代人的“健康”新概念:除了机体无疾患外,还应“天天有份好心情”。那么,如何才能时刻保持身心愉悦,天天拥有好心情呢?一、变换不利环境欲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幸在所难免。当你心情压抑、沉重时,千万别一个人躺在床上或呆坐在屋内,你可以让郊…  相似文献   

16.
大同与小康     
“大同”与“小康”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两种不同的理想社会形态,均出于《礼记&#183;礼运》篇,其作者通过孔子之口描绘了“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状况,称“大道之行”的时代为“大同”,称“三代之英”的时代为“小康”。  相似文献   

17.
“有理有面”是老北京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俚语(读时加儿话音),形容做人要注重礼数,说话办事要讲道理,还要做到予人留面子,为己挣面子。能做到有理有面的^往往会得到群众广泛的好感与爱戴。后来,天生幽默的北京人将“有理有面”演化成‘有里有面”,用来比喻一个人能里能外,八面玲珑。而在我试驾完不久前上市的广汽吉奥星朗MPV之后,我确定,星朗这款车很好地诠释了“有里有面”这四个字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践"仁"的方法和途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有机统一。"忠恕之道"蕴含着丰富的合理内核,尤其对包容性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确定核心价值,培养与核心价值相关的核心能力,进而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的局限性有充分的意识:比如“己之所欲”并不一定是“人之所欲”。在一个“人之所欲”不同于“己之所欲”的环境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会变成“无能为力”和核心弱势。  相似文献   

20.
彭莹 《品牌》2014,(10)
《群己权界论》出版于1903年,为严复翻译密尔《论自由》的中文译本。围绕该译本的研究成果众多,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的趋势。其中“信达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本文汇集以该角度进行的研究,对其中形成的四种主要观点进行分类,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一个梳理,并提出两种影响因素,已解释形成上述四种不同观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