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世界经济研究》2013,(6)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从本质上来讲是在要素流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发达国家资产存量丰富,资本价格较低,因而成为资本流出国家,同时,它们通过以资本要素流动为本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客观上造成了产业转移的结果。新兴经济体资产存量匮乏,资本价格较高,因而成为资本流入国家,同时,它们通过参与全球产业转移迅速积累起大量贸易顺差,随后出于保值目的购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从而支撑了后者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可以说,要素流动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微观成因。本文将构建一个基于资本要素流动的全球经济失衡理论模型,用以说明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背后形成机制及失衡存在的必然性。其次利用实际数据分区域验证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6.
费尔南多&#;孔特雷拉斯 《海外经济评论》2009,(32):9-13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7月20日】新兴经济大国 预言世界经济走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的因素非常多。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并向其他金融市场迅速扩散,使世界经济受到了显著影响。然而,这场危机爆发时的国际背景已经不同于以往。现在看来,金融市场的改善正在呈上升趋势,投资者已经战胜了恐惧并准备停止逃亡,共同寻找世界经济好转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Chris Giles 《海外经济评论》2007,(8):32-33
【英国《金融时报》2月8日】全球形势很少如此之好。如果多数经济预测都是正确的,那么在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5年超过4%,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将变得更加平衡,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快速增长。从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还从未出现过这种好消息接连不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重点应放在促进当前就业和提高未来生产率的项目上,尤其是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和教育等。在发展中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大有空间,这也给高收入国家带来出口需求,产生类似于货币贬值的效应。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然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阶段的种种成长陷阱。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因陷债务危机举步维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势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成因2008年,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9年12月中旬的一期《半月谈》指出,2009年是自二战以来全球经济首次经历负增长的一年,而且降幅很可能超过1%。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已大体上得到控制,受其波及和拖累的世界经济,进入下半年以来也开始反弹,并显露出复苏迹象。但就此断言全球经济开始全面摆脱衰退进入复苏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2.
1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滑坡。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一些重要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国外许多权威媒体、著名金融机构以及国内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4.
15.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9月14日】在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落入迅速下滑的境况一年后,世界经济开始稳定,美国经济也日渐显示出复苏的迹象。虽然如此,发达国家至少在今后10年还会感到这场危机逐渐减弱的余波。 相似文献
16.
17.
Patrick Barta 《海外经济评论》2008,(40)
亚洲经济增长的放缓比很多人预计的更为严重,这削弱了该地区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免于陷入衰退的能力。亚洲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其对大宗商品、汽车和其他消费品的巨大需求继续推动着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拉美.和非洲的新兴市场以及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年中“横空出世”,阴影所至,威胁全球,美国经济放缓已成定势,但还不至于陷入衰退;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强劲拉动下,再加上欧洲助威,2008年世界经济可望以小于前两年的增长幅度,冒着下行风险继续上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4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重新阐释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复苏态势仍然很强劲。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3年的3%上升到2014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5.1%。其次,这种复苏大部分在预料范围内。相对于2013年10月份的预测水平,这次我们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向上修正了0.1个百分点。经济强劲复苏的根本原因是妨碍经济复苏的各种因素正在被逐渐削弱。财政整顿的阻力正在下降,金融体系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导致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正在不断地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