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瑞 《中国金融》2012,(16):47-49
主要模式及成效扶贫贴息贷款模式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扶贫贴息贷款是金融扶贫的主要做法之一,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1年末,甘肃全省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达到8.56亿元,其中到户贴息贷款余额3.34亿元,项目贴息贷款余额5.22亿元。2011年,全省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8.53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1亿元,项目贷款7.53亿元。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对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不少部门和主管单位,为了促进行业生产或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所属单位实施贷款贴息.本文拟宁化县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发放贴息贷款的情况为例,谈谈对贴息贷款的利弊及对策.一、宁化农行贴息贷款的数额、种类及贴息形式(办法)  相似文献   

3.
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确定的一项重要惠民扶贫政策,开办20多年来,在扶贫济困、辅助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扶贫贴息贷款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管理入手,分析了扶贫贴息贷款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对改进现行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87年以来,长汀县农行先后发放了近千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对支持我县商品生产的发展、改变贫困面貌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贷款沉淀问题十分突出,以长汀县农行历年来扶贫贴息贷款收、放情况为例: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农业银行试办贴息贷款以来,近几年,各地各部门要求银行办理贴息贷款的越来越多,用途越来越广,数额越来越大.贴息贷款利弊如何,现试谈管见.一、贴息贷款的利弊笔者认为,贴息贷款以其“粘合剂”和“催化剂”的功能,把有关部门的支农支贫资金融汇起来参与信贷调节,为解决支持发展某些特定项目的资金需要提供方便,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发展商品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多年来的实践看,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革和完善:(一)外来干预,不利于信贷计划管理.贴息贷款多是由政府直接决定,或由有关部门提出,经政府批准交办的.这种贷款往往是决定于年度中间、当年信贷盘子落实之后,这就难免给信贷计划的安排带来压力,其结果,不是调整压缩原来计划以保贴息项目,就是另增加贴息贷款指标,扩大信贷规模.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容易出现增加易,压缩难,导致信贷失控.(二)资金分割,不利于行使信贷自主权.贴息贷款由贴息部门与受理银行商定,将贷款对象、使用范围、数额及总指标联合下达.这种“戴帽贷款”,先是切“条”,后再切  相似文献   

6.
王来华 《海南金融》2008,(10):86-88
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企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以广西北海市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为样本,深入分析影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投放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放开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银行的限制、赋予商业银行权限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是一大难题,也是衡量各地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扶贫贴息贷款的大量投入,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为探索现阶段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效应,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对辖区渝东南一区四县(黔江区、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扶贫贴息贷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扶贫贴息贷款信贷扶贫作用正日趋弱化,扶贫效果不理想,扶贫贴息信贷政策亟需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贴息贷款(以下简称粮棉大县专项贴息贷款)是国家为了解决“粮棉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支持粮棉生产区经济较快发展而制定的一项政策性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能力,稳定粮棉生产进而推动粮棉生产区经济发展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措施。 此项政策自1994年实施以来,对粮棉生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业银行的扶贫贴息贷款对支持“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扶贫贴息贷款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期限较短、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对此,笔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扶贫贴息贷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薛辉 《甘肃金融》2011,(11):71-71
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管制制约民贸贴息贷款发展。通过走访银行机构、民贸企业了解到,这一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与这项政策要求贴息贷款必须执行基准利率有很大关系。从调查的情况看,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贷款利率上浮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1.
许莹 《西安金融》2011,(4):66-67
扶贫贴息贷款是开展扶贫工作的信贷配套政策之一,多年来,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贷款政策性较强,需要协作配合的部门较多,各县区的具体做法不一,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铜川市为例,从扶贫贴息贷款的历史沿革出发,针对存在问题就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部门间的良好配合协作、风险共担、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贴息贷款的弊端是: 1.贴息贷款削弱了银行管理信贷资金的自主权。贴息贷款的发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银行以贴息部门为贷款单位,即以贴息部门为偿还贷款的单位,再由贴息部门将资金落实到各贷款使用户;二是银行直接将贷款发放给贷款使用户,以贷款使用户为贷款的偿还单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银行的扶贫贴息贷款对支持"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扶贫贴息贷款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期限较短、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扶贫贴息贷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扶贫贴息贷款的历史,分析了当前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邵定才 《武汉金融》2006,(11):61-62
本文从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现状出发,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影响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的制约因素,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为了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从1986年起,在原来用于扶贫地区资金数量不变的基础上,新增加十亿元专项贴息贷款。 我区23个重点贫困县之一的天等县,三年来,共得到贴息贷款1280万元。这些资金投放以后,大都能发挥整体效益,对天等县的脱贫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 1988年,笔者到天等县参加扶贫工作,对贴息贷款的使用作了一些调查,现主要就资金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如何使用提出个人意见。 一、贴息贷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伊金霍洛旗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模式及成效 (一)少数民族小型经营性项目贴息贷款。少数民族小型经营性项目贴息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少数民族发放的用于从事小型经营项目、并由旗财政贴息的贷款。此贷款手续简便、担保灵活、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深入到都安县十二个乡,对其一九八七年第一批专项贴息贷款发放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专项贴息贷款的发放,存在不少问题.一、问题1.平均分配.由于当地一些村干对发放贴息贷款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因此不管贫与富,均把贴息贷款平均分配到户.在方式上有的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如大兴乡九顿村吞仇生产队有12户,村委下达指标脱贫规划4户,化肥贷款120元.该队以4户立据到信用社办理贴息贷款回来后,把120元贴息贷款按农业人口每人2.31元,平均分配到户.拉江乡加兴村有100农户,乡府分配养猪贷款一万元,他们不管贫与富和每户养的头数,一律平均每户分配100元.另外,有的是按责任地平均分配.如安阳镇北居委会共有12个生产队,土地面积848.98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贫困地区尽快摆脱长期以来经济落后的状况,从1986年起,国家对贫困地区专拨扶贫专项贴息贷款,这种贷款是既可用于农业,亦可用于工业,还可用于固定资产的“低息万能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项工作实施当中,有些地方出现扶贫贴息贷款投放缓慢,甚至有些地方还山现跨年都放不完的现象.就靖西县来看,1990年、1991年都结余扶贫贴息贷款指标数百万元,这说明国家给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靖西县地处桂西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能充足,无霜期长,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田七、大果山楂等是该县的特产.地下资源,水力资源也很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扶贫管理体制改革精神,陕西省于2006年8月制定下发了《陕西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规定:提高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利率,贴息利率由中央财政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其余部分由农户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