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的完善阶段和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之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治对经济基础的保障功能和经济基础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的推动作用的理论论断,对新时代法治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经济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通过对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学习,提高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中作用的认识,增强经济法制观念,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进一步阐明新农村法治建设方向;在重点剖析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困境的前提下,探索推进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期待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和重建、法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三个阶段.文章认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中共十七大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从领导中央苏区法治建设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整个政法工作的法治实践过程中,董必武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他提出: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围绕中心任务、突出重点;法治建设为经济服务必须健全法制、完备机制;法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很难构建高素质的法治国家,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只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所期望的规则,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所形成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维护个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从我国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已初步树立。要突破制约中国法治深入发展的瓶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中国的法治建设"形神兼备"。源自中国传统的和谐价值是当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结合现代法治理念,明确法治精神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探索其生成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周显志 《经济前沿》2004,14(2):100-104
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加强法治建设是政府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民营经济的客观要求,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促使民营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保证,必须加快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必须优化民营经济法律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历经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领导集体,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从萌芽和产生、确立与发展、深化时期、成熟时期逐步发展而来,逐步成熟而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四代领导集体都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刑事法治建设外延和实践层面上来说,现代刑事法治的本质即良法善治,而良法善治的实践基础在于刑事法治体系构建中立法、司法和执法三方面的良善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心思想的人本理念无疑成为了界定刑事法治良善性的价值标准。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刑事法治建设,要以人本理念为价值引领,以彰显理性、呵护人性、寻求公正和尊重人权为时代核心,以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三方善治为结果导向,不断推进理性立法、公正司法和人性执法的法治生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层面来讲,在我国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本文针对这种影响,就当前如何更好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一些分析,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与法治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法学理论研究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法学理论研究应当具备广义的法学家体系、稳定的社会环境平台和方法论三个因素,法学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得以检验和升华。不断发展的法学理论研究和由此建立的法律文化传统及法律制度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温万名 《经济师》2008,(7):42-43
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进入”广大农村并“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实际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法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学习和弘扬董必武同志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琦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14-215
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推进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新亮点。江苏省无锡市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法治深层次的内在建设,为民主文明、和谐无锡的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公民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可以有效规范和保证把发展始终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建设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7.
程远 《经济研究导刊》2008,(10):129-130
金融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元素。金融法治建设的状况必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金融生态平衡,决定着金融生态的未来走向。当前,我国金融法治建设尚存诸多盲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第一,加快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制;第二,加快征信立法步伐,规范征信业的发展,推动征信体系建设;第三,严厉打击金融欺诈行为,净化金融市场;第四,拓宽金融信息公开渠道;第五,提高金融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法治水平;第六,加强金融行政执法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法治德治建设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法制理论,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历史时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耀辉 《经济师》2008,(12):41-41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来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健全法治,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论述了法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基本途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几个方面的重大作用,强调了法治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的治理结构,使得法治在城市和农村的外延资源不尽相同,农村实行法治面临很多困境,需要在法治整体性的基础上,区别认识其各自特殊性。目前我国农村法治现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