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其民俗文化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文化价值、科学文化价值。水族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民族工艺传承面临断层,水书继承人紧缺,原生态民族节日淡化等问题。三都县政府在对水族民俗文化保护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民众意识;依托高校组织,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水族文化保护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当地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增强水族魅力,引起世界的关注,从而使水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明确利用生态博物馆合理的进行旅游开发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条可行之路。从分析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路和策略:一是进行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论证与规划;二是改善旅游地基础设施;三是形成村民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四是开辟民族型乡村旅游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3.
贾衍菊  李宁 《中国市场》2008,(35):102-103
本文以中国潍坊杨家埠旅游开发为例从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角度,探讨社区参与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社区参与可以使社区居民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增强社区的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尊重社区参与的自主性,指导社区进行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8)
民俗是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被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承、创造和享有一种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民族的生活文化。国家和地区民俗民俗风情的独特性、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民俗体验的愉悦性决定了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现如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但可以转变传统经济的产业结构,带动饮食、住宿、娱乐、购物、交通、通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促进旅游业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想办法挖掘民俗文化之精华来吸引旅游者,已成为当下各国旅游业相互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其民俗文化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文化价值、科学文化价值。水族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民族工艺传承面临断层,水书继承人紧缺,原生态民族节日淡化等问题。三都县政府在对水族民俗文化保护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民众意识;依托高校组织,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水族文化保护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当地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增强水族魅力,引起世界的关注,从而使水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6.
广西三江县同乐侗族刺绣剪纸是侗族民众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与当地的民俗相结合,经过世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形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基于"旅游+文化"的模式,在全域旅游视域下,将同乐侗族刺绣剪纸应用到旅游纪念品开发中、乡村旅游体验活动中、以及乡村旅游宣传中,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使同乐侗族刺绣剪纸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文化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类型多样,有军事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等,这些文化旅游资源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价值。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全方位看待库区旅游,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内涵,增加旅游的特色和亮点,从而促进三峡库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该地区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多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三峡库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库区多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不断提升其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必将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迪 《商》2014,(8):83-83
萍乡春锣是一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民间曲艺,因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而成为不可多得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丰富萍乡旅游文化内涵,促进萍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萍乡春锣的旅游开发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丽江古道斗牛场"大型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展演的兴衰过程的原因分析,从中发现:不是传统民俗文化没有魅力,而是项目的盲目上马、对市场定位不准确,项目资源的储备不足以及不遵循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规律等导致民俗文化开发的失败。这也为以后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1.
代俐 《现代商业》2011,(15):27-28
随着文化旅游热潮的掀起,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资料对僰人悬棺旅游资源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认为该景区应该以悬棺为主题,以神秘的僰人文化作为寸托,注意特色性开发原则,通过明确的形象定位,借用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开发的基本模式,发挥发挥当地的民族旅游资源的特点,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最终促进景区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旅游热潮的掀起,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资料对僰人悬棺旅游资源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认为该景区应该以悬棺为主题,以神秘的僰人文化作为寸托,注意特色性开发原则,通过明确的形象定位,借用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开发的基本模式,发挥发挥当地的民族旅游资源的特点,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最终促进景区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土家民俗文化在三峡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提出随着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要促进三峡库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土家文化进行开发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土家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业已经实现从经济型向文化型的转变,随着旅游者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其对旅游文化内涵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促进了民俗文化旅游的飞速发展。以南京六合区"茉莉花"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六合区"茉莉花"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六合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两种旅游开发模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实施人才战略、将民俗文化融于地方特色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海湿地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生态旅游是云南新兴的旅游产业。因其景观的特殊性、唯一性、复杂性及其完善的生态系统,是云南新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针对北海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尊重其生态系统特点及当地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研究北海湿地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模式,提出采取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树立低碳环保理念,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合理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加强环保普及宣传,引导游客文明出行;科学设计北海湿地生态旅游线路;多元化开发北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等措施,以促进北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传统节日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旅游开发又会对传统节日文化带来消极影响。本文结合江南网船会的案例,研究传统节日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融合和冲突,探讨传统节日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对传统节日文化在旅游开发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传承、保护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钱小荣 《商》2013,(9Z):213-213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已经逐步展现出来。本文通过对西藏民俗文化的研究,指出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开发利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更要注重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二者的互补互促效应,促进西藏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对其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本文重点研究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其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