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潘平  王利霞 《商业时代》2011,(27):22-23
本文采用2003-2008年全国各地区的总体就业、流通业产值和就业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以此作为定量分析现代流通业就业效应的基础。模型分析表明东、中、西部流通产业就业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文章根据三个不同地区各自发展特点分别提出发展流通新业态、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餐饮业也迅速发展。发掘影响餐饮业发展的因素,促进餐饮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因子方法分析影响餐饮业发展的三个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对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作了初步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区域流通业竞争力投影寻踪建模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我国31个省市2006~2008年的数据,应用投影寻踪建模技术对区域流通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阐述各区域流通业在规模、结构、效率、贡献力等竞争力诸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各区域流通业竞争力的成长性,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研究,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提升区域流通业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产业划分标准,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等领域。流通领域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延续性,是社会经济活动是否顺畅的重要环节,是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提供的一种社会产品实现的经济环境。流通领域是否通畅,  相似文献   

6.
刘芳 《商业时代》2015,(6):10-11
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对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进行局部差异性分析,并根据情况归为三类,然后通过Theil指数对这三类地区商贸流通业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总体上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呈现了下降趋势,而三大区域的地区间贡献差异性要高于地区内贡献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8.
广东流通业的发展状况与产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恢 《商业研究》2003,(19):48-50
流通业是社会大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带动作用,并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流通业通过广泛采用现代枝术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形式,对传统流通形态进行改造、创新和发展,代表了流通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与需求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省际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所享受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服务需求潜力大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需求潜力小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需求基本上是匹配的,其服务业发展状况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河北两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服务潜在需求,应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提升服务业比重;贵州、西藏两省(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过多地超越了服务潜在需求,主要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过低、服务需求不足导致的,贵州省在政策上应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西藏自治区则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原因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永晴 《商业时代》2022,(6):152-155
随着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流通业创新应用得以在各地农村普及,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变的新阶段,同时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个别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迈向共同富裕,而落后地区的部分农村还刚刚脱离贫困.如何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是共同富...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通效率是因反映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流通效率偏低甚至在下降.文章通过建立我国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包括周转率指标、规模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三大类共10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995至2007年我国流通效率先降后升的演进趋势,并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为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我国流通业的地位与作用,摆正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推动流通产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现阶段,在我国流通业发展与体制改革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缺少流通业总体规划;流通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对国民经济贡献小;流通业集中度低,主体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流通落后,影响农民增收;工业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国家调控缺少抓手;流通业行政管理分散,体制性约束仍然较重.为进一步提高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千方百计抓好消费,提高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构建三大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佣金代理、消费金融等先进的流通方式与消费方式;保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培育流通企业集团,完善国家调控机制;实施科技兴商、人才兴商、创新兴商、诚信兴商、服务兴商战略:大力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包括网络经销商,提高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选取重庆市40个区县第三产业发展评价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在三大经济圈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三大经济圈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全市整体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1990-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尝试性地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来考察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也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东西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要低于中部地区;同时,中国各省服务业技术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垂直专业化驱动因素的四个重要假说,并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本密集度、外向度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交易费用下降驱动着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各驱动因素对垂直专业化的贡献可能存在着行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1978年至2008年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能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拉动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快餐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餐,已经成为我国餐饮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推动着餐饮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其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行业的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宽,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网点数量和从业人员队伍继续扩大;市场更加繁荣;连锁化、品牌化的步伐加快,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等方面。目前,我国快餐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著名品牌、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企业资本规模小、连锁化进程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快餐业的发展。我国快餐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着手解决好制约快餐业发展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快餐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商协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反映工业与流通业两部门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和流通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工商协调发展模型却反映出我国工业的发展更多受益于政策转变,流通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有限。而通过流通业与工业的对比分析发现,流通业的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持续低下,且两部门间部分要素投资流向存在错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国内流通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这与我国谋求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不匹配.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好流通产业在不同区域内的发展差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世界经济舞台的契机.通过分析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流通业实现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包括在发展道路方面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发展手段方面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向注重人力资本转变,在发展目标方面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在发展策略方面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在资源利用方面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共同促进中国流通业规范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