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合作经济》2013,(3):20-20
陈锡文:城镇化必须先解决人口城市化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中国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陈锡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偏离了政策的预期目标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陈锡文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加,人们对农村村庄"空心化"、农民住房闲置的问题高度关注,由此催生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思路。应当说,按照农业人口逐步城镇化的趋势,这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路,无疑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但是,作为具体政策措施要落地贯彻执行,却面临着相当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认为,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这个成就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而一场让农民"城镇化"的行动,正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不少农民正在"被城镇化"。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10,(4):46-46
城镇化的过程本质就是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不管你吹得天花乱坠,最后还是要看农民是不是减少了。我国城镇化目前总体上处于初级水平。城市化一定要为农民进城创造机会和条件。现阶段中等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要重点研究。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增长,把房子和工厂都“种”到农村去了。卫星都能上天,农村一点事都解决不了,这怎么行?而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城镇化一定要为农民进城创造机会和条件。大城市人口多,农民进入太多肯定受不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城镇化水平,把数亿农民转化为市民,提高国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  相似文献   

6.
养老保险的初衷.就是实现老有所养.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将持续快于城镇,家庭养老所具备的条件在逐渐的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也是最大的保障对象群体.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客现需要,也是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树立新型城镇化的意识;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社会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新市民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市民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中间状态人群,他们已经在城市居住和生存下来,但不具备合法的城镇居民户籍,以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固定劳动力为主.新市民的社会融合是指新市民的就业、居住、价值观等不断地融入市民社会,并最终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综合来看,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新市民的社会融合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省临沂市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城市来说,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理论意义。从临沂市城镇化发展的区位资源优势出发.以临沂市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为依据,提出了临沂市城镇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农业效益低下,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量减少农村人口,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民市民化取得很大成效,但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看,我国城镇化进程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固然有城乡分隔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进城后面临的就业歧视等方面的原因,但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城市的适应能力不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认为,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这个成就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若只关注城镇的发展而忽略农村的振兴,城镇化建设必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时刻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本文在分析城镇化背景下"三农"问题主要任务的基础上,考察了天津市破解"三农"问题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天津市在破解"三农"问题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怎么从传统农业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国现在的社会形态是农民社会还是市民社会?中国的城镇化将会带来更多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还是市民?这些问题对于转型期的中国都是具体且非常重要的。而答案也许仍可借鉴俄罗斯的道路,因为前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将农村转变为城市,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侵害失地农民利益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平房区委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明确城镇化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以城带乡,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多渠道转移农民,多形式减少农民,多途径富裕农民,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向农村索取的太多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信息》2003,(1):32-32
中国农业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曾经尖锐地指出:从长远看,如果继续采取剥夺农业和农民的方式支持工业化发展之路,必将损害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因为,"这样必将延缓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但其实际推进过程远远赶不上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还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带来的生态问题对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健康损害,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导致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能力减弱,解决的路径在于做好城镇化的科学合理规划和优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企业就业,农民工成为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演变为组成产业工人的重要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与此同时,他们在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已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在参加社会保险的过程中,农民工面临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杰 《魅力中国》2013,(26):312-312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市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贴G设备。城市道路的发达与否将直接影响这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影响市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发展城市中要首先发展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对于常见的问题要进行仔细分析。并找到解决办法。从整体上改善设计质量。充分发挥整体设计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