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33):175-177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使命。然而,陆续的扩招推动中国教育模式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而当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衡量指标也不再是过去单调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转移到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上。本文着眼于当代高等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现状,列举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适用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致力于提升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屠蕊 《中外企业家》2009,(22):132-13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发展目标。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备受世人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成才。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论述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大学生成才,对于全面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织形式,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水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只是注重成绩,而是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体的整体素质水平.体育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祖国建设后备力量的质量.而大学体育课程教育作为教授大学生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应根据时代以及学生的特点,利用有限的资源,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的进步促使青年人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可以较多地接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教育,其既是社会进步的受益者,也是社会发展的践行者。校企合作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以超高的思想觉悟引领实际行动挑起振兴祖国、完成中国梦的历史重担。“四史”教育集团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新中国史教育、改革开放史教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于一身,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简要讨论校企合作背景下“四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银芬  张淑梅 《活力》2006,(3):71-71
一、现代社会发展下的教育教学 世界正进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并将逐渐进步到以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面向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愈来愈多的国家认可以下的“发展因果链”:社会、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所以教育处在一个基础地位,这恰如美国学者刘易斯在(21世纪教育》一文中所指出的:“教育在工业化时代只是一种陪衬,而今则是信息时代的基础,而面向21世纪的教育战略则不仅要求教育去适应未来,更强调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国际形势与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的当代大学生教育正在逐步的由具体教育转向全面教育.这也正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只有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本论文从宏观的角度简单分析当代大学生全面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王星博  王志超  罗桑 《活力》2010,(6):97-97
自我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对自我管理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证,而且是促进人格完善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可见,无论从推进素质教育还是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视阈,采用实地调研、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在校城乡大学生综合素存在的差异极其成因.具体来讲原因有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城乡社会教育环境的不同等.因此怎样实现缩小在校城乡大学生综合素质差异及实现平衡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教育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西安邮电学院的教育实践,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技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综合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表现和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必由之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心态不成熟的矛盾;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我意识、功利意识的矛盾;道德认知和践行的矛盾;自我认知趋向客观和处理社会关系能力薄弱的矛盾;其成因主要是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  相似文献   

12.
龚锦梅  梁祎 《企业文明》2003,(12):42-4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总之,要求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钟敏 《价值工程》2010,29(34):275-27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良好的心理健康也是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和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和适应能力将成为关键,配置大学心理咨询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广大教师和大学生都应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程度的空前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门类、多规格的趋势。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传统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教育走向哪里?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关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全面客观的研究大学生思想现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的时代,更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全面创新的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多元化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全面发展,更要求高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学习态度及能力的全面培养,其中,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中药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贾世要  段青 《企业导报》2013,(6):229-229
加强和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新要求,它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同时又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社会,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的主要标志,也是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要素,更是一个民族生存、社会整体演进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拥有和谐的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符合社会规范与本民族文化要求的行为是主导未来社会的基本条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参政议政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参政议政途径有限并存在众多不足. “校区共建”是高校与社区多方联动的社会服务培养人才模式,大学生通过平台共建,了解社情民意,体会基层实情,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学习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参政议政.目前“校区共建”还有一些困境需要突破,需要多方努力,完善平台运行与保障机制,推动大学生参政议政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