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容之一,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其更好地发展。本文基于协同发展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相互促进的机制,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案例,分析当前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欠发达地区,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突出。以欠发达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数字信贷行为特征,并采用适用于稀有事件分析的Firthlog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影响,得到结论:第一,农户数字信贷参与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年限较短,亲朋好友是农户了解数字信贷的主渠道,数字信贷的吸引力在于其借款和还款方式灵活而非融资成本低,数字信贷的用途集中于小额购物消费;第二,知识型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是数字信贷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工具型数字鸿沟对数字信贷参与没有显著影响;第三,数字鸿沟主要通过降低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来抑制其数字信贷参与;第四,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相对贫困群体和传统信贷排群体面临更突出的数字信贷约束,导致数字信贷难以填补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内循环较为充分,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数字经济外循环不足,发展模式偏于内向化,大型数字平台和众多数字企业国际化发展不够,导致数字贸易发展滞后、竞争力不足,数字贸易国际地位与数字经济大国地位不相匹配,这是制约我国数字经济持续长久繁荣发展的潜在因素.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致辞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这是我国推进数字贸易加快发展,补齐数字贸易发展短板,提升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水平、锻造数字经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也是实施"数字强贸"战略,助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体现金融素养的新维度和新领域,也是在微观层面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yons和Kass-Hanna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1 506位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构成维度,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由金融知识、数字知识、数字金融可得性意识、数字金融参与性意识、数字金融使用技能和数字金融维权意识等六个维度构成;性别、教育水平、经管课程学习、个人收入、身体健康水平、家庭财商培养和家庭金融氛围等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存在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数字金融素养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我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于晓  叶申南 《财政科学》2021,66(6):135-141
争夺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是数字化时代大国参与国际博弈的战略选择.欧日韩作为当前数字经济的引领者,一方面加速构建国内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国际合作积极抢占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权,逐步将各自的影响范围进行对接以形成更大的"数字利益圈".其数字政策立场和相关改革进程对我发展数字产业和参与数字国际合作具有重要启示.为加快数字贸易发展,中国应利用美欧数字治理立场分歧尚存的窗口期,有针对性地加强中欧合作.同时,密切跟踪日韩数字贸易政策动向,推动政策体系建设与制度创新,建立与我数字经济发展相符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依据和现实要求出发,借鉴金融经济关系理论与历史经验,对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互动发展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存在互动发展机制,一方面数字金融会通过数字技术支撑下的资本普惠包容配置机制、数据要素支撑下的信息信用增强机制和数据与资金结合引领技术创新机制来促进数字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支撑机制、资源积累机制以及利润源泉机制来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在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探讨两者互动的微观机制,对二者的互动路径进行刻画。此外,本文还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互动状态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进行分析,提出保护数字技术知识产权、明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对科技金融的促进作用、强化数字金融经济人才支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柳 《现代金融》2023,(5):20-27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拥有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数字鸿沟,并产生数字红利,引起社会不平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讨数字鸿沟对家庭数字信贷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阻碍了家庭数字信贷参与,数字鸿沟越大,家庭数字信贷参与度越低,数字鸿沟对日常消费信贷的影响最小,对教育医疗的影响最大。其次,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对缓解数字鸿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数字鸿沟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对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释放信贷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此为底层技术支撑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我国目前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在国际社会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流动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在国际数字货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法学角度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为我国数字人民币未来的跨境流动提供法律规则构建建议,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数字人民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引起了市场和媒体对数字货币的高度关注.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消息披露后,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在此种情况下,亟需深化对数字货币创新的认识,明确开展数字货币创新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数字货币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了开展数字货币创新的可行性,阐明了数字货币发展趋势,最后指出开展数字货币创新有利于实现数字货币的真正货币化.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现阶段将数字元素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推动中蒙俄三国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蒙俄两国近些年来虽在数字经济部分领域发展势头较好,但仍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字规模落后、数字人才缺失和治理化水平不高等发展困境。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数字经济体之一,在数字技术开发和规模发展等方面远远领先世界平均水平,并积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以拓宽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化治理提供成功经验。因此中蒙俄三国应基于政策、现实和市场等多元基础,深化数字领域合作、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新业态,以共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数字经济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先导力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相互交汇的融合点,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机遇,成为乡村文化生产、传播以及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在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针对乡村的数字设施、村民数字素养能力、数字人才和数字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加强农村数字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加大农村数字人才引进、推动农村数字政策完善等方面来解决现实难题,从而更加充分地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空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更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对全球现有税收治理体系和国际征税权分配规则带来了挑战,各经济体需加强数字经济下的国际税收合作,完善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系。本文归纳了经合组织(OECD)关于数字经济征税相关规定以及全球部分经济体对数字经济征税的实践,分析数字商业模式特殊性以及数字经济征税对现有税收体制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全球数字税收协调机构、设立数字税、强制登记和信息互换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修华  赵亚雄 《金融研究》2020,481(7):114-1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考察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户可借助数字金融平滑生存型消费和积累发展型要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非贫困户在有效利用数字金融功能防范风险、平滑消费、积累要素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数字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不同数字金融产品的马太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数字征信的效应最大,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次之;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差距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对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仍然面临数字经济发展受限、数字治理模式滞后、跨界危机频繁发生、大国竞争持续加码等现实挑战。从顶层设计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数字治理水平、提高国家国际竞争韧性等重大战略意涵。为此,应健全和完善国家数字治理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数字领域发展所需各类基础设施,增强国家数字规则主导能力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有效激励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外生冲击,实证考察了税收激励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数量,还提高了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质量。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激励企业加大对数字固定资产和数字人才的投资力度,进而促进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此外,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越大,对数字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出现了大量新型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复杂的税收问题。国内税收法律制度已经难以完全覆盖对新型数字经济产业征税的需要,对数字经济作出税法上的回应已经十分迫切。基于对数字经济及时进行税法调整,提高数字税法立法精确度,为未来开征数字服务税做铺垫的原因,我国应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单独的数字税立法。在对数字税进行立法时应首先明确立法目的及所遵循的价值,在立法目的和价值的引领下细化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等课税要素,调整数字税立法后的税收利润分配,通过数字税实现保证财政收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活跃,数字城市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数字化建设逐步向农村地区下沉渗透,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方向,我国乡村振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辽宁省数字乡村的发展现状,找寻目前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PH和熵值法组合预测法计算数字乡村发展各指标权重,基于结果提出辽宁省数字发展提供发展对策建议,以期加快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变局的突破口,数字技术、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催生了各种新模式与新应用.据中国信通院2020年的研究与统计, 2019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1.8 万亿美元;2019 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在 GDP 中占比达到 51...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产品是数字与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新产品,其创新保护关系到数字产品的健康发展,数字产品的创新保护成为新经济形态下,经济学研究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传统知识产权注重知识产品的排他性所有权,因此,传统的知识产权对于数字产品创新保护虽有可借鉴之处但并不完全适用,设置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维度是确立数字产品创新机制的重要途径。由于数字产品的特性,数字产品创新保护维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设计必须在保护期和权利设置的二维选择模式下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数字技术非均质化扩散客观上形成了数字鸿沟,表现为“区域数字鸿沟”“企业数字鸿沟”和“群体数字鸿沟”三种类型。数字鸿沟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将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弱化企业创新动力、诱发代际沟通问题。为促进数字经济的红利被全民共享,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引领作用,分类施策弥合数字鸿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注重专项人才培育;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数字经济反垄断监管措施;重视数字公共品的均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产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