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旧的安置政策已不能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建立开放式保障基金 ,将失地农民引入社会保障体系 ;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政策 ;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的内在机制 ,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 ,应成为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利用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不足、物质资本缺乏、社会资本薄弱是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较差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就必须提高失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给予失地农民合理、足额的征地补偿,发挥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的功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加大对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关系着大量失地农民的生计和城镇化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力高于经济保障因素的影响力。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应用价值以及完善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支持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成了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出发,探讨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与政策进展,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模式进行评价,分析有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在大幅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出现了因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失地农民,而非农就业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便捷通道,既可以满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需求,也有利于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镇生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其根本是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以满足于其城镇就业创业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探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需求,进而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快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贵州省凤冈县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OLS回归方法分析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状况和居住空间分异及相关因素对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的总体城市融入水平偏低,行为融入快于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层面;居住空间分异对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影响显著为负,不利于失地农民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因此,促进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应从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出发,在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方面,应考虑到居住空间分异对于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阻碍,尽量规避集中安置的弊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混居。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使得大量的土地非农化,农民不得不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相剥离,失地农民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策略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序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梳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保障不力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构建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研究方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析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建立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省昌图县部分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生活水平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昌图县调查的18户失地农民中,有83%的失地农民在失地后生活水平有所改善,17%的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持平或略有降低。研究结论:本文建立的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和谐,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与现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0.
伴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部分失地农民返贫趋势明显。关键原因在于现有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框架重在保障失地农民当前的基本生存权,而对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发展权益重视不够,体现在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对收益共享缺乏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水平低;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弱,缺乏对失地农民发展权的关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合理分配土地出让后的增值收益;创新社会保障模式,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权。  相似文献   

11.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必然带来失地农民 ,但不是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是政府决策层和操作层漠视失地农民利益、不切实际的发展观。本文提出解决的思路必然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并指出该观念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大批失地农民群体,其所组成的社区被称为失地农民社区,失地农民社区建设的好坏,影响着失地农民心理上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系着失地农民能否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文章从渭南市失地农民社区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支撑体系、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辽宁失地农民日益增加,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就更具有紧迫性。本文从辽宁失地农民现状分析入手,阐述失地农民就业的障碍,并分别从安置方式、丰富和创造就业岗位、加强金融支持和做好就业培训四个方面提出失地农民就业的支持措施,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对失地农民补偿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和失地农民权益结构的分析,探讨了造成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流失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解决不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制度、安置补偿等问题,失地农民将难以顺利地变为市民,我国城乡一体化难以健康发展。本文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失地农民就业难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拉美一些国家由于不平等的土地分配制度与城市化的过度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蜂拥挤入大城市,在就业机会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引发了严峻的社会问题。拉美失地农民问题启示我们,中国应科学有序地发展城市化、妥善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征地是一种政府行为,从政府行为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而且必要的研究角度。本文就政府行为的特征来分析政府行为对失地农民权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从政府行为方面加强对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张,会不可避免造成大量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问题集中表现地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方面.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造成失地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实际上暴露出失地农民利资本输出表达制度、农村土地间权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等尚存右诸多问题.我国应通过构建新时期的利益表达制度、构建新型土地产权制度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权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缺失严重,源于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包括结构性排斥和功能性排斥两个方面。一方面,户籍制度、社会阶层、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对失地农民进行排斥;另一方面,由于失地农民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和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导致受到功能性排斥。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必须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努力消除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通过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案例,透视开发区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发现开发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方面的问题,找出解决开发区失地农民问题的方向。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泰安开发区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新房抵旧屋的房屋拆迁补偿方式深受农民欢迎。(2)土地征收使当地农民就业率小幅下降,但农民就业结构明显改善。(3)开发区失地农民当前的生存状况良好,但缺乏长期的生存保障机制。研究结论:防止失地农民生存状况恶化,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根本措施在于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