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哲 《经济论坛》2011,(5):175-177
我国的服务业在近几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滞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服务部门改革进程缓慢,服务创新不足,导致许多服务产品质次价高乃至供不应求。因此,改进和提升我国的服务创新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理论,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用户—企业—政府模式的服务创新体系,以改进我国服务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以集群的方式存在,除了具有传统的优势之外,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在于它用小企业之间的分工替代大企业内部的分工,在避免了企业组织成本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对于既缺乏良好的企业制度又缺乏完善的市场规制的我国中、小城市来说,这一制度优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城市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一个"迷你型"的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是集群创新能力的不断获取和提升。三螺旋模型是发展中的一种动态创新系统,对新知识、新科技的创造与扩散以及创新系统的能力与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该文以丹麦风电产业集群升级为例,探求大学、企业和政府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的角色扮演,试图找出三螺旋互动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联结,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环大学产业圈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三螺旋模型为理论基础,就环大学产业圈的建设问题进行了3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环大学产业圈发展的3要素及作用,然后指出影响环大学产业圈发展的两个误区,最后提出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环大学产业圈建设路径.上述3个方面将为我国环大学产业圈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环大学产业圈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三螺旋模型为理论基础,就环大学产业圈的建设问题进行了3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环大学产业圈发展的3要素及作用,然后指出影响环大学产业圈发展的两个误区,最后提出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环大学产业圈建设路径。上述3个方面将为我国环大学产业圈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重螺旋的校企合作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福成 《技术经济》2007,26(9):108-111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政府对校、企双方的影响力都还很大,校企之间要做到深层次的有效合作和无缝对接,必需通过政府、高校及企业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合作的目的也不仅是校企受益,更重要的是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共赢与发展。三重螺旋理论为建立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皖江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产业集聚度不高,只有推动皖江地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才能提升皖江地区产业的竞争力。文章以皖江地区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使用产业集聚有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安徽省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羊群行为”、发展产业集聚的核心能力、赢得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外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研究问题。理论界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集聚的核心能力,主要形成了六种理论,即产业价值共享理论、产业外生条件理论、产业知识理论、产业动态能力理论、新兴产业孵化理论和产业要素整合能力理论。它们分别认为产业集聚的核心能力是产业价值的共享能力、产业外生条件的利用能力、产业知识能力、产业动态能力、新兴产业孵化能力和产业要素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个较新的“二重开放”视角切入来探讨广西的产业集聚问题,通过实证检验与回归模型分析了1978年以来广西的对外开放、区际开放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关性,论证了“二重开放”对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并根据实证的结果给出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集聚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加剧,对产业集聚效应构成的传统认识应得到修正,即增加产业集聚生态效应。为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构成进行了剖析,对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概念、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培育路径和培育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改变高校的传统职能,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战略。它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扩展了原有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更加强调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依据"三螺旋"理论和国际上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首先必须从观念和组织上进行改革。根据科研水平和创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高校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更重视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构造大学创业的坚实基础。并且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高校——部分"研究型"大学和一般高校——都要合理找准自身定位,采取适合自己发展层次的创业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我国技术转移新途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的“创业使命”和技术转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某种耦合。本文通过探讨三螺旋理论中关于技术转移和创业型大学的经典逻辑关系以及借鉴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基于三螺旋视角,从大学、政府和产业三方面提出了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契机来构建技术转移新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产业竞争格局下,基于许可进行成果转化的专利联营日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导范式。传统的纵向结构专利联营由于必要专利权人来源单一,已经出现了许可困境,不利于必要专利的转化,而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互动创新的专利联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有效促进必要专利的转化。对三螺旋互动下专利联营促进成果转化的许可优势进行研究发现,与纵向结构专利联营相比,三螺旋互动下专利联营具备促进成果转化的许可动力优势、许可契约优势和许可市场优势等多维优势,具体表现在:多元来源的必要专利可持久的资本化特性保证了许可动力强劲,契约双方的合作共赢目标保证了许可契约的顺利达成,容易形成事实标准保证了许可市场的有效占领。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建设的链式共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汽车产业为背景,重点分析了产业集聚的链式演进模式以及它与产业园区建设的共生机制。在链式集聚模型的论述中,重点分析了产业链设计的两难困境以及关系链条赋予链式集聚的解决机制;在产业集聚与产业园区建设的共生性机制论述中,将两者的共生性理解为制度供需动态匹配的演化博弈,这为研究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兴起与科技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创新水平日益成为决定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构建区域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3年中国内地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5大因素,并据此识别划分出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陈红喜  宋瑞  袁瑜 《技术经济》2020,39(4):86-94
国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面临着经营转型的压力,积极探索孵化器的创新经营模式将有助于孵化器更好地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服务。近年来,政产学研多方融合对创新创业的作用不断显现,在三螺旋理论框架下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探究政府、企业、大学各创新主体对孵化器的融合作用有助于各方更好地支持孵化器的发展。研究表明: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学的支持作用,对于孵化器实现创新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的“快车道”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能够推算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优轨道。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平衡增长率及最优强度轨道。以此为基础建立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制定了江苏省“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晓红  解海涛  常燕 《财经研究》2006,32(10):124-133
中小企业竞争力作为区域竞争力提升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概念,并在回顾波特国家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星形模型,同时将其应用于中部六省的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的测算中,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SCI2000的官产学三重螺旋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相当深入开展并日趋丰富完善,但在中国却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必说定量细化的规范性研究了。引荐了这方面的一个基于SCI2000的数据挖掘后,在三重螺旋算法下的定量规范性研究,并进行了相应国别区域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