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鼓励外商投资转向鼓励本国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外包和国际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调整和转移的两种方式,利用国际外包业务和国际直接投资则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业务外包成为跨国公司进行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新方式和新趋势。就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言,承接国际外包业务优于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中国应从鼓励外商投资转向鼓励本国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R&D直接投资与制造业直接投资不同。通过对江苏省92家外资R&D机构现状分析,构建R&D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各个地市在吸引跨国公司R&D机构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外资R&D投资环境在江苏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弱趋势;苏南三市投资环境优秀;而苏北地区投资环境则较差。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证研究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微观要素,即服务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在华承接过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的一手数据,从承接企业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的因素。研究显示:服务承接企业的战略属性诸因素中,企业对IT设施的投入程度、人才可供性、成本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部支持环境则没有显著影响;服务承接企业的组织属性各因素中,国际经营经验、组织声誉、组织文化相容性因素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供应商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技能和行政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估:综合评分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包含微观因素的对外投资环境评估的综合评分法。运用该评分法对商务部网站公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的165个国家的12项投资环境因素打分,并按总分高低对应投资环境进行优劣排序。其综合评分和排序结果具有建设性,一定程度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特点,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选择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管控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行为特征就是纷纷将其非核心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企业执行,业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分析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动因及其必要的条件,以期对我国企业承接外包,以及我国跨国企业开展离岸发包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承接服务外包既面临着国外服务外包城市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基地城市的激烈竞争。通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武汉与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武汉在吸引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其它基地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在吸引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相对弱势。应重点发展本土优势领域的软件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武汉市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全球化趋势渐趋明显.本文的分析显示,作为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地区,广东省在吸收跨国公司R&D投资上的优势并不明显.为了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的R&D投资,获取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应在行业选择,体制改革,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服务外包是高科技产业走向国际化,转变城市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为降低成本,将服务外包的业务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广东省在产业转型的战略下,要紧紧抓住时机,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省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其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在接受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处于初级阶段,所占市场份额很小。但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潜力很大,正在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外包目的地。我们只有在认清自身特点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本文在介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天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很多《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来津投资,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吸引了一大批代表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的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截至2006年末,已有121家500强跨国公司来津投资,批准投资项目311个,项目总投资额120.58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天津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逐渐开始将投资领域转向研究与开发(R&D).  相似文献   

11.
实用外资对珠三角地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佛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近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大幅下降,珠三角各地FDI流入增长趋势减缓;因此,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各地应调整引资政策,完善产业制度与管理,调整外资进入领域比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引资产业链,提升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外资使用效率与内资企业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跨文化管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随着对华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中国各地,它们面临着由单一、同质的文化环境向多元、异质的文化环境的转变,在华跨国公司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或多或少的文化冲突。为了解决跨文化管理的问题,跨国公司要采取合适策略,进行文化理解与学习,施行文化适应与变革,构建兼容性的企业文化,组织跨文化培训,实施文化当地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1995~2003年中国东部沿海10个省市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中国东部沿海省市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效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地区间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效率差异也在逐年扩大,其中,长三角地区已经取代珠三角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投资技术效率最高的地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效率下降原因在于资本的过度深化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不足,因此,制订合适的人力资源政策,加快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是提高跨国公司投资技术效率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面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大举进入的新形势,应制定合理的R&D发展战略和政策;鼓励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构;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研发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以扩大其溢出效应,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珠三角核心城市人才高度集聚,而粤东西北地区引才难、用才难一直是制约广东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采用多种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结合人才流动大数据,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从城市人才吸引力、产业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产业同构度高、创新链分工协作体系不完善和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可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创新分工协作、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和补足粤东西北公共服务短板,优化广东省人才资本的流动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在广东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以上,而且比重稳中有升,进入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群赖以存在的纽带--经济结构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应从产业布局的调整、外源内源结合、内涵式高级化、产业结构梯度转移、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作用等方面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大量流入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广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后人口红利期,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国内产业组织结构是跨国公司、中国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的初始条件,也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引用多个产业跨国公司进入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表明中国的市场集中度将向着国际化产业集中度的方向收敛,并以市场集中度提高为主;跨国公司之间,以及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竞争的气氛将更加浓厚;产业效率将得到提高,但国内产业可能受到压制。本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还需本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制度分割、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区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并已成为跨国公司的新区位,对文献的回顾也证明集聚经济已成为跨国公司新的优势来源。本文从经济组织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对于跨国公司区位的意义,特别注重制度分割对于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效率边界及演进动力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于跨国公司区位的影响。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应以制度分割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来制定引资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ain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industry and the involvement of US multinational hotel corporations in it. This involvement has taken the non-traditional form of management contracts and franchising agreements, with little, if any, direct invest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is form of involve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esire to expand rapidly to gain a major share of the world market, while minimising capital outlay and the risk of operation in an uncertain environment. Obviously, however, such involvement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had not host countries looked on it with favour. Interestingly, such involvement has not only been merely acceptable, but indeed desirable to host countries, for it maximises skills transfer and access to a global marketing system, while reducing the control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on domestic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