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结识《中国老区建设》已经十五年了。深感她是一份反映老区人民心声、交流老区建设经验、促进老区发展的好刊物。十五年来的相伴、同行,使我受益良多。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中国老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仲夏的北戴河,和煦的太平洋季风抚弄着碧海金沙,阳光、海浪、沙滩、绿树,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今年6月,我荣幸地出席了在这里召开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与会同志切磋交流,搭起心桥,增进友谊,获益匪浅。大家认为,《中国老区建设》发展空间巨大,她是弘扬老区精神化的多棱镜;是老区人民心目中的一方乐土、一片绿洲、一座青山;是博览神州老区、雅集古今经典的优秀期刊;是老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乡镇新闻报道员,自2004年结识了《中国老区建设》,便爱不释手。我还模仿《中国老区建设》上的章,把本地的新人新事写出来,及时投向报刊。 相似文献
5.
我与《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结缘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了。那是2006年9月,在我们宝坻区老促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我当选为常务理事。我的家乡宝坻处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属于一类革命老区,我区老促会成立后,从2007年起为每一位理事订阅了《中国老区建设》杂志,从此我成为《中国老区建设》的一名读者,而且是忠实读者。几年来,每当月初收到散发着油墨余香的《中国老区建设》,我便细心阅读,而且边阅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发送给《中 相似文献
6.
我从2003年开始订阅《中国老区建设》。每次刊物到手,都一篇不漏地读完,对好的章和动人情节反复品味,用心体会。《中国老区建设》成为我退休之后不见面的老师。刚退休那阵子,我本想在家颐养天年。当我在《中国老区建设》上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发挥余热的动人事迹,我在家坐不住了,又积极投身到老促会和关工委的工作中。实践使我体会到,退休之后再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晚年过得充实,有意义,人生更丰满。 相似文献
7.
8.
9.
第10期《编辑部吹风》《请通讯员多关注(简讯)和(图片新闻)》一文,这个温馨的提示,话短情长,文字带着温度,更带着无限的真挚。作为《中国老区建设》多年的老朋友,心生感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广元市有一批地市级离退休老干部,他们对革命老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对老区发展非常关注。他们中间许多人自费订阅《中国老区建设》。每期刊物一到,他们争相传阅,一睹为快。特别是对反映四川广元老区的报道,看得非常认真,读得特别仔细,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我从2000年开始担任登封市老促会会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凭着对党的忠诚,借鉴《中国老区建设》所刊载的全国各地老促会工作经验,结合登封市老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登封市老促会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老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本人除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还被授予全国老促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通过10多年订刊读刊实践,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结 相似文献
14.
我们当阳市老促会办公室从1997年开始收藏《中国老区建设》,9年来已经收藏100多本。收藏是为了应用,每当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查阅一下《中国老区建设》总会有所帮助。市老促会会长徐时成说:《中国老区建设》刊发的各类章对我们的工作用处很大,刊物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笔每每写一些“豆腐块”、“火柴盒”被《中国老区建设》刊用,心情格外高兴。每次收到《中国老区建设》都认真阅读,有时杂志晚到几天.心里就像缺了什么似的。《中国老区建设》成了我们的“家刊”。 相似文献
15.
16.
今年10月,是《中国老区建设》创刊20周年。本刊将隆重开展庆祝活动。作为此次庆祝活动的组成部分,“编读往来”栏目从今年第1期开始,进行《我与中国老区建设》专题报道,回顾本刊20年来,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的风雨历程。讲述全国各地老促会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读者、通讯员对本刊热情关心、倾力支持的感人故事。欢迎广大读者和通讯员赐稿。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学校毕业奔赴老区农村基层第一线,承担的责任重大,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我们面对一些工作时举步维艰。因此,我十分珍惜与《中国老区建设》的相遇。《中国老区建设》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当前"三农"政策的实施途径,或以鲜明的事例讲述老区发展的创新道路。每一次阅读刊物,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给报刊投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中国老区建设》,我被刊物丰富的内容和办刊风格所吸引。于是,我给市老促会秘书长刘国汉打电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