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立新 《浙江经济》2009,(22):48-48
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城乡统筹,改革创新”为主线,突出“抓转型、扩需求、重统筹、推改革、惠民生”五大工作重点,力争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余建文 《中国经贸》2014,(4):176-176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和发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浙江省淳安县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实施为例,2011年资金4.55亿,2012年资金5.28亿,2013年资金5.91亿,毫无疑问,这些资金流向安全、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生在村干部承包村级工程、截留资金、贪污、挪用资金等涉及村级财务管理贪腐案件屡有发生,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耳闻目染农村财务管理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对村级财务的了解,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咸阳市渭城区委从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出发,牢固树立“抓干部就是挖掘潜力抓经济”的思想,按照“选准一个人,激活一个村”的班子配置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培养选拔经济能人担任农村干部的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党委引导、能人带动、激发潜能、共谋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张建杰 《发展》2010,(9):25-26
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武山作为天水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必须立足县情,抢抓国务院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五个统筹”,努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1978年发端于中国农村的改革。成功解决了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也让大部分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但30年之后,农村问题依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长期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如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起点上进一步发展农村、建设农村?  相似文献   

6.
葛立成 《浙江经济》2009,(15):21-22
对一年来浙江“保稳”的绩效,应该有一个充分的估计,而对全省“促调”的进展则应更多一份清醒。浙江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在经济止跌企稳的条件下,“促调”已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长沙"四小龙"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思路、战略、路径和方法,总结其取得成果的因素。长沙"四小龙"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只要战略明确,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立足本地特色,统筹城乡发展,勇于竞争,善于合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就一定能取得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同处于中西部其他地区县市既要善于走出去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经验,更要两眼向内,注意学习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结构相似的本地"领头羊"的高招,因为来自后者的经验,更契合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更有说服力,中西部地区在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上一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新部署,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最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足以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性。  相似文献   

9.
陈暹秋 《现代乡镇》2006,(11):22-25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实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发展方略,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则是农村社区农民联合的经济组织,它既掌握着土地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又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它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思想,赋予了可持续发展崭新的内涵,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制度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应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余甫功 《南方经济》2011,(2):F0003-F000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了适应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又对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作为地方官员的业绩指标的管理体制下,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老区、贫困地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口支援、对口帮扶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积极有效的方式之一,对缩小老区、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能起到有效作用。溧阳市的实践无疑证明了这一点。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决定从2012年起,用3年时间,在茅山老区实施百村创业、千项帮扶、万户致富工程(简称百千万帮扶工程),在以往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  相似文献   

13.
对于正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试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绍兴来说,具体是要根除当前"五种痼疾"、找准未来"五个方向"、实施转型"五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蓝蔚青 《浙江经济》2012,(13):26-27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郑重宣布,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进而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在浙江的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宏观调控的繁重任务以及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历史责任,省委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进、管、出”和培训、使用、稳定队伍的角度思考,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为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和实现农民纯收入翻番目标增加了知识与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6.
徐进科 《浙江经济》2012,(16):48-49
中心镇是现代化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是撬动、支撑区域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金华来说,还是推进金义都市区建设和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群城聚市战略,推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并作出了以统筹规划建设金义都市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而中心镇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节点,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也是撬动、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平湖市将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市将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经济和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平湖市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金平湖·美丽乡村。到2015年,力争5个镇(街道)达到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点一景观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10,(12):22-33
今年7月,宁波成立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后,随即出台的《意见》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要求与基本原则。《意见》提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新要求的客观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相似文献   

19.
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10年浙江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为91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继续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够走在全国前列,与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率先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不开。回顾总结浙江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经验,主要有五条:  相似文献   

20.
刘建平 《老区建设》2009,(15):10-13
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发展,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扶贫工作在过去主要依靠经济增长和专项计划推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行业、区域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