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要动态     
近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宣布,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六大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为标志,我国林业的任务和定位实现了林木采伐到资源保护、从以产业为主向以公益事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他说,过去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组织安排林业工作的,现在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提高生态质量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近年来国家投入数千亿元  相似文献   

2.
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林业发展很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89%,林特产值突破140亿元。全市已初步建成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沿海与山区、城市与乡村相互补充的绿色生态屏障,城乡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为构建和谐宁波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市林业建设将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甘肃省通渭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渭县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定西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战略,坚持走以生态化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重塑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全县林业发燕尾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振来 《发展》2011,(12):52-53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祝县高度重视以林业为主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经过全县各族人民和广大林业职工的不懈努力,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天祝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实施“生态安全战略”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全县总体发展思路,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林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林业建设包扩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三大体系。当前,中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而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论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悦  严达会 《魅力中国》2010,(22):25-25
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摹本条件,是人类对环境的必然需求,如何实现林业生态建设是摆在我国当前的大问题。进入新世纪,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受到空前关注,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本文将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于人们更好的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呼群 《北方经济》2016,(2):8-12
一、"十二五"时期林业生态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时期,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边疆生态文明风景线的战略任务,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建设林业重点工程 近年来,定远在林业建设中,从单纯的生态建设,转变为生态经济并重,打造生态经济和谐的营林环境,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林业经济突飞猛进。特别是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忽德球,以其果敢开拓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忽德球向记者介绍,2002年以来,定远县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绿色长廊、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江淮分水岭地区绿化、城乡绿化一体化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先后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000多万元。目前,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12.7万亩,长防林1.7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中幼林抚育2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9万亩,绿色长廊工程建设418公里。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三清 《特区经济》2007,226(11):34-35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是现代林业的基本模式。利用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论述了林业的生态经济性特征;根据协调发展的理论,发展林业必须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在分析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阐明了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是正确解决林业生态经济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了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的气候现状及气温逐年升高的的总体趋势,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固碳潜力、是重要的碳汇和碳源、是改善城市气候、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设施,明确了林业生态建设在遏制温室效应、减缓气候变化、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优势地位,并提出了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其应对措施,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缓解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加快我省的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森 《发展》2004,(10)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方向和基本要求。甘肃省泾川县在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初步走出了具有县域特色的林业发展之路,但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一、静宁县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绩 (一)坚持“环境立县、生态兴县”战略不动摇.静宁县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静宁作为改善基础条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生态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管理之中,有力推动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林业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肩负光荣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林业体制,加快林业发展的步伐,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市林业工作来说,要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林业建设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为要求,以“深化林权改革、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实践载体,紧紧围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杨爱群 《北方经济》2015,(10):66-6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更是长远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近年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力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局部生态明显好转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相继启动了八大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重点防护林、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禁牧舍饲)试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刮起了一场生态修复的"绿色风暴".  相似文献   

16.
梅莹  周丹 《科技和产业》2008,8(3):51-54
以安徽林业为例,对和谐社会建设中林业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和谐社会建设中,安徽林业发展存在的生态建设需要与森林资源、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不和谐,提出发展安徽林业,构建和谐安徽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也已成为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各项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当前,绿色已取代黄色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并为陕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下一个10年,陕西林业又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机遇?为此,记者采访了陕西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  相似文献   

18.
梁玉胜 《魅力中国》2014,(25):29-29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加快林业的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为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多方面入手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把生态建设放到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草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是林业生态建设、草原生态修复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发展现代林草种业,有效破解制约林草种业发展的"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提升林草种业发展水平与供给能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对构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优先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它涵盖了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