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茂柱今年六十七岁,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1980年退休回到老家乐平县礼林乡寺里村。下面记述的就是他退休后建设家乡、热心扶贫的事迹。  相似文献   

2.
王晓阳同志是江西省九江市检察院一名退休干部。2001年从共青检察院调到市检察院任调研员,2002年,院领导考虑到他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派他到武宁县田东村负责村建工作,2003年又安排他到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搞定点扶贫和村建工作。2006年初他办了退休手续,按常理应该回家休息,但院里考虑到办案力量不足,以及扶贫村建工作的连续性,又继续让他负责新一轮的星子县波湖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和永修县乐平村的村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遂川县五斗江乡的息罗村和新江乡的石坑村,都是位于遂川北部的偏僻林区村,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大致相同。自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以后,他们都先后办起了村办林场,可经营十多年来,两个村办林场一兴一衰,命运截然不同。1987年春,石坑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第一个村级木竹执股联合社,联合社属社员山林股份制机构,设股东会、监事和林场办等机构,有专人管理林场,设立专门的财务帐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林农把自己承包的责任山上积蓄的林木以每立方米200元折为一股,人均14股加入联合社,联合社共入股份1100多股,入股…  相似文献   

4.
《开放导报》2006,(5):I0027-I0027
深圳市深圳林场原名广东省宝安县深圳水库林场,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月更名为国营宝安县深圳林场,时属省八大林场之一。现林场事业编制定编正科,编制33人。内设林场行政办公室、财务部、护林防火部、物业管理部和生产绿化部等部门。负责所辖林区的植树造林、残次林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5.
宗和 《东北之窗》2012,(21):46-46
谭在订今年74岁,入党37年了。退休后他常常问自己:“夕阳之年,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退休不等于退志啊!”他2006年入住骏腾社区,社区开展的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给了他机会。在这次活动中,谭在订向社区认领了绿化美化、文明新风倡导、党的政策宣传等多个岗位、大家怕他太辛苦,劝他少千点。谭在订说,我有30多年党龄,一个老党员,必须多干点,得做出个老党员的样儿来!  相似文献   

6.
两寺渡村地处咸阳市秦都区渭滨街道办事处西郊渭河北岸,这个村在村委会主任冯强耘的带领下,逐步走上了富裕、文明、和谐的道路,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变.他前后两次上任,工作了23个春秋,在村党支部书记冯联社的支持下,把全村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两寺渡退休教师刘老师说:村民们都夸赞冯强耘是一心为民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白振伍是河北省军区原纪委副书记,退休后,他毅然决然来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贫困村庄——赞皇县龙门乡白鹿村。为彻底改变这个村的落后面貌,他一干就是八年,终于使白鹿村改变了贫困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村娃办书屋湖北省浠水县羊角桥村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书屋里忙忙碌碌的银发老翁就是汪新民。1998年,年届六旬的汪新民退休。漫步在村里,他发现孩子们放学之后玩耍、打架,没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于是就想为他们做点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故事:六年级的小学生胡小静,父母在外打工,寄居在姑姑家。她想要一套小学生作文丛书,却苦于家境贫困,  相似文献   

9.
郭秀明:用热血浸泡一方沃土 "人为一大事来,干一大事去""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我死不瞑目."这是郭秀明入党时的誓词.为了改变惠家沟贫穷落后面貌,他毛遂自荐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8年.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两次建校,四次修路,带领惠家沟人植树造林,营造"致富林"1750亩,使昔日的荒山变成"绿色银行".惠家沟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01年4月25日,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作出向郭秀明同志学习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李皆辉,生于1970年10月,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当过工人,从事过个体运输,经营过旅游度假村和水产养殖公司,2005年通过村民选举成为袁家沟村的新一任当家人。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袁家沟村积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使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级财力更以每年25%的速度不断递增。2008年,袁家沟村又成为旅顺口区政府集中打造的两个精品村庄中的一个,这也使袁家沟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规划和生态发展之路。2008年11月,大连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各区、市、县120多人来到袁家沟村学习交流先进发展经验。今年7月8日,市政府领导再次来到袁家沟村,把它作为典型新农村进行视察工作,并对袁家沟村的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近年来,袁家沟村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先进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单位,被认定为国家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李皆辉本人也荣获旅顺口区先进党支部书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合作经济》2013,(5):16-24
金文元,1951年生人。他是"编外村官",又是科学致富的带头人。从2004年退休开始,金文元就踏上安图县石门镇大成村的这片荒山,封山育林,带头致富。1个农业合作社、10个致富项目、170万元投资、200多公顷山林……住在深山的"司令员"金文元,在8年中,让昔日贫困的山村,有了新的面貌。2004年7月,金文元从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元的岗位上退下来。回到家乡后,看到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村民们赌博、酗酒成风。这样的景象,让他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12.
在中阳,在吕梁,在山西,在越来越壮大的民间生态环境保护者队伍里.有一个为人们耳熟能详、被广大干部群众誉为“环保先锋、生态卫士”的农民汉子,他就是中阳县乔氏新生林场场长、吕梁市政协常委、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乔建平。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现状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南平市在1995年、2001年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探索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再次展开。基本要求是“耕者有其山,耕者有其权,耕者有其责,耕者有其利”。力求实现的目标是“林农致富、村财增收、资源增量”。主要改革方式是:“以家庭承包为主,根据村情民意,实行分户承包、联户承包、小组承包、村办股份林场”等多种形式经营。在具体操作上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对前两次改革(即1995年、2001年)承包或转让未到期的集体林进行“回头看”,属…  相似文献   

14.
在举国欢庆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将军退休后绿化建设家乡的感人事迹,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去年,他被评为大同市“绿洲杯”十佳新闻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大部分人会选择容易的事情,而赵淑权却选择了不容易的事情,这正是他的不平凡之处。50年前,他刚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毕业,满腹才华、踌躇满志开始了他的科研事业;50年后,他已退休10余年,但仍然在科研领域苦心钻研、笔耕不辍。为国家多做点事、健康工作50年,是他一直以来的期盼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区建设》2014,(8):46-46
2012年9月,还有半年就退休的江苏省泰州广电台副调研员徐勤生,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挂职到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任党总支书记。一些人认为都快退休了,何必去受这苦呢。徐勤生认为,自己是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就得听党安排,带着致富一方的人生理想,他开始了挂职三年的征程。  相似文献   

17.
杨驹,今年73岁,是湖南省农业厅离休干部。1974年因患骨癌,左腿高位截肢。1988年,他回到故乡泪罗市后,开始了他的扶贫行动,拖着病残的身躯,十年如一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扶贫攻坚战,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奉献之歌。1988年4月12日上午,杨驹来到泪罗市最偏远、最贫穷的三江乡。他问乡干部:三江乡最偏远最贫困的是哪个村?乡干部回答是湘平村。当天下午,他就拄着两根拐杖,步行10多华里来到湘平村,一边走,一边访问农户。漫漫扶贫路──记湖南省农业厅离休干部杨驹@许铁军$湖南省岳阳市委建整办  相似文献   

18.
郭维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3,(14):24-24
今年71岁的顾长利,是大连市西岗区站北街道民乐社区功勋街11号的居民。2002年他从大连机电安装公司退休后,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维修水、电、各种管道是内行。退休后他忙碌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社区的楼院中。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民勤县宋和村地处民勤县薛百乡南端,由于历史原因,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村西近10公里的风沙线上光秃秃一片,原生植被几乎全部枯死,农田受到风沙侵袭,村民流离失所。1955年,19岁的石述柱在村党支部支持下,组建起一支青年治沙突击队,和乡亲们把一筐一筐的粘土搬到沙丘上,把一捆一捆的麦秸插到沙土中。拉开了宋和人向风沙进军的序幕。1963年起,石述柱担任宋和村党支部书记,连续36年带领宋和群众艰苦奋战,终于在风沙最为严重的村西头建起一条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风墙,在被称为灌风口的杨红庄滩上种植白杨树1000亩,沙枣树500亩,梭梭、毛条、霸王等沙生植物5500亩,经济林1500亩,营造出一个林粮间作的万亩林场,使2400多亩弃耕地得以复耕,在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建成了一个新宋和。2002年石述柱做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他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在全国传开。鲜花和奖牌是无私奉献的报偿。石述柱的事迹鼓舞着人们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石述柱虽然已经66岁了,但他治理沙害的决心没有变。他说:“只要我还活着,宋和村的治沙队伍里,就有我石述柱。”  相似文献   

20.
从一所大学的退休教授到一个村的村长.巨大的角色反差对这位61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上任一年多来所遇到的坎坷和阻力.更让他深深意识到.当一名“村官”一点都不比当一名教授轻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