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霖霖 《走向世界》2014,(26):30-31
泺源书院作育人才作为山东首府和齐鲁文化交汇之地,济南向来重视教育,趵突泉畔的“泺源书院”曾是“为国储才”的著名书香之地。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东巡抚岳溶奉“省会之地仍各建书院,以作育人才”御旨建泺源书院,为山东最大书院。当年,在泉水环绕、花木葱茏的幽雅环境中,泺源书院里钟磬谐音,管弦叠奏,书声琅琅,穆然而见礼乐承平景象。  相似文献   

2.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具有以学生为本、分工明确、师生关系密切、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目前,上海复旦大学和西安囊通大学在推行‘‘书院制”方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优化“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路径:一是开拓创新,突破原有框架;二是循序渐进,建立书院文化;三是教书育人,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1,(22):F0002-F0002,1
黄贤自古多贤士。秦末汉初商山四皓之首夏黄公隐居此地,留存东祠庙、黄公墓等古迹,千古高风引后人仰慕。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在此出生,少年林逋在此“巧对戏县令”、“出谋助寡妇”,上林书院苦读诗书,初显其千古诗才。南宋陈肖孙曾任提点刑狱公事(大宋提刑官),长眠于黄贤张铁岙,“菜汤知府”廉名远扬。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金州城内东北角,与南金书院只一墙之隔,当看到贵刊2009年11月B上刊载的《南金书院:基础教育“活化石”》文章时,我仿佛又回到了66年前。南金书院是我的母校,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5,(6):45-46
古徽州书院 譬如南宋时邯守韩补为纪念乡梓先贤朱熹而于淳熙六年(1246年)力主创建歙县紫阳书院最为典型。其二,朱熹归里讲学授徒不仅宣扬了思想主张,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徽州书院讲会制度的形成,尚且通过崇奉朱子之学的历代信徒——特别是众多新安理学家们的忠实践行而促成了作为“程朱阙里”的古徽州书院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钱明 《杭州研究》2009,(2):169-174
王阳明与杭州的关系可分为游玩型与传教型。西湖等湖光山色可谓阳明游玩杭州的主要对象,书院寺庙是阳明传教杭州的重要场所,明代杭州所建的几处书院,大都与王阳明有关。作为心学家的王阳明,热心推介以诗文、艺术见长的洪氏世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杭州才子文化的某种态度。西湖周边的佛寺道院不仅为阳明的思想创设提供了极佳场所,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他决意要在杭州建书院、兴讲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婷 《杭州研究》2006,(2):23-27
“铜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这是一首从明代中叶开始流传至今的民谣,它十分形象地道出淳安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风貌和人历史遗址:铜桥、铁井、小金山、龙山以及石峡书院。  相似文献   

8.
<正>王阳明是宋代朱熹之后学术成就最高、富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书院造就了王阳明的学术成就。王阳明及其弟子关注书院建设,为宣传阳明学说奠定条件,并利用书院刻书、讲学,提倡和传播阳明学说,把书院作为阳明学说交流、传播的基地。事实表明,书院的刻书、讲学活动促进了阳明学说的传播,也推动了阳明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王阳明及其门人建复的书院书院在明代有较大发展,尤其在正德、嘉靖后,书  相似文献   

9.
始建于唐代末年的皇寮书院是我国最早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之一。通过对新发现的两篇《皇寮书院记》之探析,略述了皇寮书院自唐末到宋明时期的发展简史,证明了我国有讲学活动的书院始于唐代。  相似文献   

10.
王小兰 《中国西部》2011,(23):112-114
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肇始于1821年,时称“龙山书院”;创建于1919年,始名“文初小学”;革新于2003年,定名为“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跨越三个世纪,历经一朝两代,2008年学校通过挖掘学校文魂、理顺学校文脉,找到了发展的基点——把学校建设成为新时代“有中国气质、东方神韵的诗书圣园——龙山诗书院”。  相似文献   

11.
书院制模式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导师队伍、通识教育、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讨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以期有益于书院制的完善及通识教育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书院制作为一种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备受国内高校关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书院制的内涵和发展,针对现有高校书院主要以学生公寓为育人平台及学生社区模式管理的特征,通过建设校园第三空间,以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书院构建思路,虽然没有书院的形,但具书院的神。实践表明,该书院管理模式操作灵活多变,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书院制模式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导师队伍、通识教育、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讨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以期有益于书院制的完善及通识教育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崔玉霞  宫毅 《老区建设》2014,(20):35-38
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热点,江西作为旅游大省,除山水风光外,一直希望能找到让游客驻足长留的方式,希望能把走马观花式的匆匆一瞥变成深度游、休闲游。在这方面,江西遍布各地的书院遗迹是否可以考虑承载这一文化使命?打造江西书院文化产业群,通过创意将遍布各地的书院打造成形态各异的耕读度假山庄,将书院文化与休闲度假游结合起来,让观光者深度参与,从而使江西书院成为江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发展与城市品格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稽考大学的发展历史,因为政治、经济、化诸方向的差异,各国间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古代是以“书院”或准书院的方式实现着“大学”的功能,而严格的近代意义的大学,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其他大学。欧洲的大学源于行会,11—13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因为组织青年人学习“、法、医、神”等知识,形成了“准大学”一类的机构。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场所,山长即书院的管理者,也是知识的教授者。尹壮图乃滇中才俊,乾隆年间内阁大学士,晚年回乡后的尹壮图将其生命的晚年奉献给了家乡的书院教育;对滇南地区化夷风、重科举、兴人才的人文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是汇聚名人大家、培育地方英才的重要场所,是宝贵的教育遗产与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关注的日益升温,人们对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书院日益重视,书院文化的研究和当代重建渐成热点。宁波书院文化灿烂厚重,是城市不可替代的独特人文资源。复兴与激活宁波传统书院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城市文化名人等历史遗产,对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推进民族文化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正>周海门(1547—1629年)是晚明浙中士林的领袖,致力于阳明学的讲授与推广,影响颇大。他曾讲学于鹿山书院、苍岩石壁草堂、海门书院(宗传书院)、绍兴阳明祠、金华霞院书院等地,他与弟子围绕书院研学而逐渐形成学派——海门学派。海门学者众多,尤以山阴、会稽、剡城为盛。这些海门学者的活动构成了晚明浙中阳明心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海门学者的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体认中传承。海门学者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  相似文献   

19.
万雷 《改革与开放》2011,(4):190-191
书院是安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观有清一代安顺书院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其虽创建较晚,但仍能稳步发展,并以培养人才、移风易俗为要务,成绩斐然.细致研究这一时段的书院教育,可以为现今地方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三五栋楼宇,45名学生,尚未正式获得招生资格的南方科技大学开学了。南科大将实行很多国际一流大学广泛采用的书院式管理模式,师生关系密切,充分互动,老师和学生同住一栋宿舍楼,在同一个食堂吃饭:一个老师带5个学生,并且每天有固定的导师时间指导学生。校长朱清时介绍说,这一设计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书院为载体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南方日报》3月2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