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岁末,经过认真复排的歌剧《张骞》,再次出现在西安的舞台上.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张骞》当然绝非尽善尽美,但其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却绝对不应小觑,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反复体味. 看歌剧《张骞》,首先引发我思考的问题,是文艺创作时应该如何面对题材的选择. 我从来不认可题材决定论.决定一部文艺作品成功与否或者成就大小的关键,不是题材,而是作者以怎样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手法去料理或大或小的题材.也正是由于此,通过小事件生动展示小人物命运,进而深刻折射大时代风貌的成功作品,在中外文学艺术史上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中张骞出使西域历史内容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最为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史为镜,帮助学生设计职场规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张骞精神,强化学科认知,为现代化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2011,(1):117+116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通西域时,就已经知道楼兰是个临近盐泽、邑有城郭的地方。楼兰国最早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在西汉初期,楼兰是丝路要道上一个重要的绿洲城邦。  相似文献   

4.
江渚 《中国报道》2023,(5):88-91
<正>丝绸之路以其独特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并自此打通中原通往西域道路这一历史为创作背景的舞剧《张骞》,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于4月13日、14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与北京观众见面。这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旅厅共同打造的舞剧,将“行走”贯穿全剧始终,讲述了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使团,开启“凿空之旅”的故事,展现出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交融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历史上曾一度领导着世界文明的潮流,而这种作用是通过输出古老文明的几条贸易之路发挥的。因此,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贸易之路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且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武汉帝在组织对匈奴战争的同时派张骞和堂邑甘父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以共敌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遣张骞率人马、赍金银丝帛出使西域。张骞及其副使先后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康居(阿姆河、锡尔河中游乌兹别克)、大月氏(巴克特里亚)、身毒(印度)。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开始了中西贸易交通的新纪元。张骞之后,中国使节的足迹远至安息(今伊朗)、奄蔡  相似文献   

6.
气象敦煌     
汉文“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据说是张骞于公元前126年从西域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有关西域见闻时提到的。东汉应劭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的确,无论从文化还是自然科学的意义上,敦煌的气象都充满了神秘与奇迹。就是现在,时间的某个截面  相似文献   

7.
走出国门,一路向西 Go Abroad and Go Westwards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新的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线,从重庆一路向西,撒播友好,寻找全新商机.  相似文献   

8.
古道溯源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26年,博万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到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张骞所说的大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距我国中原有万里之遥。那么,四川出产的东西是怎样贩运出去的呢?原来,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先秦时期,四川的商人就赶着马帮,驮着成都一带出产的丝绸和蜀布、邛竹杖等物资越过川西平原,攀援崎岖山道,经过西昌,渡过金沙江…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曾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国的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张之洞、张骞、范旭东、卢作孚.其中卢作孚这个名字对年轻的一代来说或许有些陌生,殊不知一代船王卢作孚和他所缔造的民生公司曾何等显要.  相似文献   

10.
张骞出使西域是华夏民族历史上首次官方性大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其开辟了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通道,也为汉王朝开疆扩土千万里,更重要的是刷新了华夏民族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分析探讨张骞出使西域,得出其对于华夏民族"天下观"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今日重庆》2013,(9):18-21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建设给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加凸显,对于甘肃敦煌广电来说可谓千载难逢.敦煌从张骞凿空西域,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设立,距今2100多年,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才有了敦煌.  相似文献   

13.
<正>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王公贵族就已经使用沉香熏衣上朝。西汉年间,为了抑制匈奴扩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宛(古代中亚国名,大约在今菲尔干纳盆地)、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大厦(中亚和南亚资大陆,西北部古国名)、安息(位于伊朗高原的古代国家)、身毒(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等国,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据《后汉书》记载,西域、天竺传来的储香、胡椒、石蜜,大秦国(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  相似文献   

14.
圆框眼镜,话音轻缓,脸上总是带着不由自主的笑意—刘宏毅的形象,符合大多数人对学者的想象。虽然身兼多职,在专业领域却颇有建树。刘宏毅平常并不高调,如果不是近期的"重涉张骞路"大型文化探索之旅活动将他推至镁光灯下,我们对他私底下的资深旅行家、摄影家身份几乎一无所知。2013年3月20日,"重涉张骞路"新闻发布会上,刘宏毅作为本次活动的策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以最初的中西丝绸贸易为主体,发展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现如今,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重新提出,在继承发展古丝路精神下创新了形式,成为重要的国际经贸平台.对促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和2016年,我曾沿着张骞之路和玄奘之路,两次自驾走了“丝绸之路万里行”.从古长安出发,一次抵达罗马,一次到达加尔各答.两次旅行,历时4个多月,3.3万公里,15个国家,60多个城市,几乎在古丝路的全程留下了足迹.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北方经济》2015,(4):31-33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相似文献   

18.
郭丽娜 《走向世界》2013,(36):71-72
<正>1980年在河南省发掘的一个商代后期的古墓中发现一个密闭的铜卤,后经北大化学系分析,铜卤内的涌即为葡萄酒。这说明中国在遥远的商代就已出现了葡萄酒。但在中国漫长的葡萄酒酿造历史上,有两位张姓人氏不能回避:一位是西汉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引进酿酒艺人,开始有了葡萄酒。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葡萄酒的生产始终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今日重庆》2013,(9):16-24
晚霞、黄沙,茫茫戈壁滩。两千年来,张骞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沿着这条路线,把丝绸、陶瓷,带到了中亚、欧洲。驶出雄伟的国门,我们再次踏上了一条新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国刚 《发展》2021,(2):83-85
历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中的重要部分.传统中国的历史书写,一直有着全球视野.从《史记》的《大宛列传》、《汉书》的《西域传》、《三国志》的《倭人传》,到《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身毒传》、《明史》的《外国传》,从《通典》的《边防典》,到《文献通考》的《四裔传》,都力图把中国放在整个天下秩序中加以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