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曾明星 《旅游学刊》2001,16(2):34-38
上海市旅游资源以现代化都市景观为主,自然的休旅游地缺乏,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毗邻上海市区,岛内环境,因此,依据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崇明岛适宜发展绿色休闲度假旅游,并将最终建成为上海的“后花园”,旅游潜力巨大,本文就崇明岛发展绿色度假旅游作了分析,重点对旅游项目规划提出了设想并对岛内与岛外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崇明岛绿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及线路设计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曾明星 《旅游学刊》2001,16(2):34-38
上海市旅游资源以现代化都市景观为主 ,自然的休闲旅游地缺乏。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 ,毗邻上海市区 ,岛内环境优美 ,因此 ,依据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 ,崇明岛适宜发展绿色休闲度假旅游 ,并将最终建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旅游潜力巨大。本文就崇明岛发展绿色度假旅游作了分析 ,重点对旅游项目规划提出了设想并对岛内与岛外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师范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湖南省内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1999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成立,2001年拥有湖南省第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学院获批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与休闲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4.
《旅游学刊》2006,21(11):F0002-F0002
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是著名的华侨学府,也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历史悠久,办学具有特色。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86年,1987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是全国最早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之一;200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从暨南大学商学系分立出来,成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相似文献   

5.
《旅游学刊》2013,(11):F0003-F0003
发展历程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地理系。1995年,学校率先在川渝地区创办旅游系;1998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设立“重庆旅游学院”。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乘与礼仪、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7个系,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旅游管理、人文地理等5个二级硕士授权点,  相似文献   

6.
《旅游学刊》2011,(4):F0004-F0004
华南师范大学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于2000年创办旅游管理系。经过10来年的建设发展,旅游管理系已拥有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名;还有“城市休闲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出”、“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出”两个系级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位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则是上海百年工业发展脉络的缩影,沿岸保留着大量工业遗产,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更是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市政府通过博物馆模式、文化创意园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对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使得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区位价值。笔者通过对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深入挖掘遗产的文化内涵,宣传遗产的保护价值,做好遗产旅游的开发规划,使得该基地的工业遗产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旅游学刊》2011,(8):F0004-F000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经过11年的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立足北京、服务高端”的专业定位初见成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凝练了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商务旅游与会展经济、旅游信息化与旅游电子商务、遗产旅游与文化创意旅游等5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都市旅游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学刊》2006,21(12):84-84
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WTO)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承办,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协办的都市旅游国际会议于11月17-18日在上海希尔顿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分类》问题的初步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效祖 《旅游学刊》2005,20(6):9-10
旅游资源分类是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确定旅游开发项目重点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国标”)自2003年5月推出以来,各级旅游部门基本上都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就笔者近两年参加评审的甘肃省各市县的几十个旅游规划,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无不严格以“国标”为依据。但在应用过程中和笔者研究中,均发现“国标”确定的旅游资源分类结构,在个别地方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国标”中存在的7个概念模糊、3个前后重复、9个类型缺项和3种类型细分,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刊》2008,23(7)
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是北京联合大学的一个校级科研机构,设立在旅游学院。它是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和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国际休闲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合并而成的,成立于2007年5月。它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学科的主要科研平台。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处设立在该所。  相似文献   

12.
《旅游学刊》2008,23(10)
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将于2008年11月6—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召开。主办单位除国际旅游学会(ITSA.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外,还包括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南卡来罗纳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旅游学刊、彼路旅游国际公司、上海大地风景旅行社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3.
王洁 《西部旅游》2024,(5):102-104
文章首先介绍环境舞蹈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桂林山水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分析环境舞蹈与桂林山水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环境舞蹈在“文兴广西”桂林山水旅游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环境舞蹈与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旅游业和文化艺术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资源配置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楼嘉军 《旅游学刊》2001,16(4):56-59
资源配置是推进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内容 ,也是强化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旅游资源在时空上的优化组合 ,有助于形成上海都市旅游的特色 ,也是上海都市旅游获得跳跃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黄万鹏  劳丽平 《西部旅游》2023,(15):100-102
<正>文章在分析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学术界对海丝文化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提出在高职滨海旅游类专业开发“海丝文化实务”课程的构想,具体开发措施包括设计侧重实践的教学项目、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汇编学生作品集、编撰具有滨海旅游特色的课程教材、培养学生的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夏威夷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值此国际旅游岛建设之际,借鉴夏威夷旅游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将有事半功倍之效。文章将夏威夷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系统地归纳为六大要素构成的“飞机式模型”:“政府与市场的中间道路”为机头,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动力源;“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尾翼,起平衡作用;“保护本土文化”和“让当地人受益”为飞机主体,是旅游发展的根基;“创新”以及“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是飞机的两翼,为旅游目的地长期发展提供上升的力量。文章重点归纳夏威夷在六大领域的主要工作,并分析了海南的差距以及对其今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要通过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普查,加快资源公共数据库建立,更好地宣传和展示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进一步利用普查成果,加快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湖北省武汉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章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黄陂区旅游发展现状及黄陂区旅游资源普查情况,深入分析黄陂区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市场定位及开发模式两个方面探究黄陂区乡村旅游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訾鹏  陶义占 《西部旅游》2023,(24):30-32
<正>文章基于人工智能背景,深入探讨如何推动河南考古旅游创新发展,提出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的考古旅游体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促使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分析发现,通过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河南考古旅游有望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成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兆荣 《旅游学刊》2004,19(6):20-27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基金支持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导向,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学科发展迅速与基金支持方向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的1999—2020年的旅游类立项项目为数据来源,分析资助项目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项目领域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别聚焦地球科学与管理科学领域以及民族问题、应用经济和管理学领域。(2)项目类别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地区项目和青年科学项目资助数量于2012年之后呈持续平稳态势,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数量趋增,其中,重点项目数量增幅最为明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资助数量总体表现为“多峰值”态势,青年项目资助量低于一般项目的半数,重点项目于2012年之后资助数量逐渐增多。(3)项目主题上,主要涉及旅游影响、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旅游空间研究和旅游者研究5项内容,其中,旅游影响研究受资助比例最高。建议未来可对双循环格局下的旅游需求和消费、双碳目标下的旅游建设、后疫情时代下的旅游行为和旅游业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旅游可持续等研究方向予以重视和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