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间股票市场价格联动问题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本文考察中俄印三国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冲击传导效应。结果表明,中俄印三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但各自的独立性非常显著。中俄印三国股票市场间新冲击的影响一般要持续5—6周,在第8周后则基本完全被市场消化,各国股票价格冲击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的效应传导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证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部价格冲击对本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近年来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激烈波动的现实背景,选择中国33个工业部门以构建反映部门间内在联系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分析外部资源价格冲击对工业部门价格和产出波动的短期效应,继而通过分解各个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来源,探寻资源价格冲击的主要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能源、化工和基础原材料部门的价格和产出的短期影响较大,而国际工业原材料价格冲击的影响则集中在冶金和机械等工业部门;(2)外部资源价格冲击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但并未产生第二轮通胀效应;(3)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国际原油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冲击沿着产业链内在联系构成的固定路径进行传导.在GVAR模型中使用新的工业部门间关联权重后,上述结果基本稳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国际资源价格冲击提供了一个细化的行业视角.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并结合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国际大宗谷物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传导途径及其效应。研究发现,国际食品价格波动影响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的传导途径不明显,其波动只能直接传导到国内的农副产品购进价格,进而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传导到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为中国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产品持续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削减、农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加、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导致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农产品价格在2006-2008年上半年大幅上涨,大豆、玉米、小麦期货价格均创30年来新高;同期在国内,大豆、豆粕价格接近翻番,豆油价格涨幅达76%。本文基于2005.1-2010.11的月度数据,采用回归模型考察国际农产品价格、石油价格、全世界流动性(货币供应量)和美元/人民币汇率等外部因素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整体影响。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石油价格每上升1%将带动国内农产品价格整体上升0.43%;国际流动性指数上升1%,国内农产品价格相应地上升0.252%;当期人民币升值1%将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降低3.497%,滞后一期的人民币升值1%仅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降低1.234%。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Frankel[1]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货币政策与中国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数理模型,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52至2012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长期抑或是短期,货币政策均对中国农产品价格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效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关键性因素;在货币流动性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农产品价格比较敏感脆弱极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剧烈波动。(2)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还受到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出的扩张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而汇率的冲击则并不显著;此外,农产品产量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已经不是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3)基于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数据,运用邹氏断点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2009年2月之后快速的货币供应量是导致本轮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工业品出厂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对本轮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6.
资产价格波动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指标,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中国资产价格受到了美国货币冲击的影响.本文通过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分析表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与以贴现率表示的货币政策扩张和收缩二元指标对中国资产价格波动有较好的解释力,其他指标则解释力不足.与美国货币冲击相关的全球流动性指标对中国资产价格波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对中国资产价格波动的因子分析中,本文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和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中国资产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流动性因素,汇率和信贷因素总的来说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大,但其重要性在现阶段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价格传导机制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型通货膨胀的价格影响机制其实是关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投入生产的成本的间接影响。其中,以原材料、燃料、动力类产品的价格传导最为典型。具体表现为国外市场价格变化——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国内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非开放经济部门的成本和价格变化——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2002年1月—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以棉花、玉米、大豆、小麦为代表)和国内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际农产品价格向国内价格传导的过程中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反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国内农产品价格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有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冲击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底起,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价格总水平上升。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构转变加快和对全球化深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因素空前复杂多样。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特征,如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CPI与PPI的关系发生逆转、与国际价格关联度高和有流动性过剩相伴随。通过对特征事实的追踪分析得出结论,新一轮价格总水平上升来自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全球化深化和美国货币政策这几项初始冲击。这几项初始冲击提高了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重工业的增长,从而带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提高了各下游产业中间投入成本,遭受相对成本冲击较严重和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农业等部门价格首先出现了上涨,并进而带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中美农业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模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FAS-Onlin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农业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2)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中国入世后两国农业贸易互补性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互利双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莉  张靖苓 《海洋经济》2019,9(5):53-59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涉及我国海产品及海洋渔业产业,其中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海产品加征关税已经实施,美国已发布对我国加征 10%关税的海产品清单。研究发现,中美互为重要且较稳定的海产品贸易伙伴国,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海产品生产、进出口、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推动海产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美国自中国进出口份额下降近一半、引起海产品价格上涨等问题。提出了扩大国内国际市场、推进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大海产品加工企业财税扶持力度等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1983~2009年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和同期美国的就业人数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脉冲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中美贸易与美国就业数量的关系做长期动态分析,得出当前中美贸易的逆差局势不仅为美国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而且对美国总体就业稳定增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美国将近年失业形势恶化归咎于对中美贸易逆差过大,与事实不符,其失业率攀升应从本身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找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1年1月~2008年12月样本,在双边贸易引力模型的框架下,采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在汇率和中美两国GDP等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中国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对美出口、中国自美进口和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抑制了中国对美进口,加剧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科技商品的特殊性,确立了科技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设计出不同科技商品的交易价格模型。  相似文献   

16.
WTO成立以来,发展中国家成为实施贸易救济的新秀。本文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特征与加剧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应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17.
进人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所遭遇的国际经贸摩擦越来越多,经贸摩擦数量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国际经贸摩擦问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摩擦,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本文全面剖析了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外贸易摩擦的特点,透视了中外贸易摩擦爆发原因,并从企业角度架构了在贸易摩擦不同阶段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实施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以及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中有关贸易壁垒调查的要点,从贸易壁垒的界定、调查申请与立案、调查与认定、相关措施的采取等四个方面对两国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作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应提高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立法层次;扩大申请人的范围,完善利害关系人的参与程序;加大贸易壁垒调查的开放性与透明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分别从总体和分部门的角度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异,进而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与美国相比在通讯、金融保险、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领域处于竞争劣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高等生产要素缺乏、外商直接投资贡献率低、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等。加快建立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充分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制定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对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