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方福利国家的调整以及对非正式照顾网络的重新认识,通过公共政策支持家庭照顾者正成为老年照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西方国家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支持的政策内容进行了阐述,展示了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公共服务和家庭个人服务以及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照顾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发现对中国有如下启示:老年服务政策不仅应该针对老年人个体也应该包括老年人的家庭,同时社会化养老服务不应该割裂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或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协同管理家庭福利,还需要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津贴或制定比较灵活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2.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我国养老问题的关键挑战之一,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建设是回应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风险的关键内容。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包含正式、非正式两类筹资途径,主体包含家庭、村集体/互助组织、社会、政府、市场等,筹资形式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服务替代)两类。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一些新型筹资方式涌现,兜底保障筹资较为充分。但是,该体系也面临整体筹资能力不足、来源不畅,以及传统照护筹资边界蜷缩、新型照护筹资发展不足等问题。应更新观念、改进认知,基于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发展现状,将体系性、规范性、有序性、整合性、兜底性、发展性、增能性、引导性作为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改革和优化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荷兰的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起源较早,相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然而老龄化与失能化的双重冲击持续带来新问题,为此荷兰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并采取相应举措进行积极回应。基于"国家福利责任"理念,荷兰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在经历萌芽、立法、改革等阶段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统一规范的需求评估、充分自由的服务选择权以及多元丰富的服务内容等一系列实践逻辑,保障了高质量照护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中国与荷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荷兰经验可为我国提供以下价值启示:制定和完善独立的老年长期照护法律法规;精准定位照护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对象的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4.
有关中国长期照护模式的选择,国内多关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模式,对英国的老年人照料模式关注不足。英国特有的制度设计理念能够为正在开展长期护理制度试点中的我国打开全新视野。与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不同,英国的长期照护制度以需求审核和家计调查为特点,具有社会救助的性质,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税收。在照护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既对非正式照护提供一定的津贴补助,又通过机构照护和居家照护两大正式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其中使用社区居家照护的人数远高于机构照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财政开支吃紧的背景下,英国以整合照料为重点开始实施一系列提升绩效和优化服务的改革。英国的长期照护制度理念及改革实践可以给探索中的我国带来两点思考:一是如何合理界定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受益人群以实现社会公正;二是如何实现整合式照料,将医养康护、预防充分结合,提升长期照护效率,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主要从长期照护、老年弱势群体、服务需求、服务供给、资金来源、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从研究的长远性和战略性、"双困"老人社会救助、定量分析等三个方面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银色浪潮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服务能力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借鉴西方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融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已迫在眉睫。老年长期照护既是一种制度体现,也是一种服务体系,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其中,政府是主导,家庭是基础,社区是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是主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社会风险程度加剧,老年残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供给严重不足、且老年残疾人对照料服务支付能力低下的基本国情下,家庭照护成为老年残疾人照料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与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对于老年残疾人的照护能力逐渐削弱。老年残疾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老年残疾加剧了老年人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因此,如何完善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以提升家庭照料能力,完善家庭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政策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从老年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8.
在财政恶化、少子老龄化、家庭看护功能弱化及雇佣的非正式化背景下,为建设能够提供高质高效服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基于连续性照护为目标的社区居家服务的照护理念,日本政府提出了以构建"地域综合照护体系"为政策理念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法律的改革,使构筑"地域综合照护体系"政策理念得以制度化。目前,各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推动下依据《护理保险法》及本地特点,正在从充实强化护理保险服务、强化与医疗的合作、推进护理预防、确保生活支援服务、完善居住环境等方面推进"区域综合照护体系"的构筑。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发达国家(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下老年人养老和服务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发达国家(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理论进展及实践经验,研究表明:(1)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遵循"就地养老"的照护理念,目标是通过连续性照护进行资源整合,主要有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三种模式;(2)不同融资结构和服务提供情况作用下形成五种服务体系支持类型;(3)服务的需求预测主要通过马尔可夫循环仿真模型树结构实现。最后针对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实现多元协作模式、系统高效的老年服务设施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主体——家庭,其照护功能却在不断地弱化,专业护理机构的发展也相当缓慢。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如何提供有效的长期照护服务,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在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上寻求突破。本文通过比较国外三种典型的老年长期护理制度模式以及分析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法律法规、资金筹集、覆盖范围、供给主体、费用支付等五个方面,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抚养老年人功能的不断弱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机制必须尽快完善。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上海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供需状况及其原因,最终提出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应对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对失智症老年人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长期照护服务存在"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家庭照护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服务、缺乏社会支持、缺乏预防性服务、缺乏政策规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干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长期照护支持。干预策略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社会资本干预计划、社区宣传教育促进对失智症的了解、建立照护和服务培训体系、建立失智老人照护支持网络等,以实现长期照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实践表明,居家养老是符合老年人偏好、有助于维护家庭关系、经济成本更优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相关主题学术论文数量已超过万篇。考虑到政策、实践及学术研究的共同需要,本文对当前有关居家养老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本文对居家养老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系统搜索,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对居家养老的定义分为资源说、地点说、混合说三种解释,研究视角主要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递送、服务评价等实践问题展开。其次,本文围绕英国社区照护政策"去机构化"转型对福利多元主义和女性主义所产生的两种政策导向进行了解释。本文建议,国内应加强居家养老主题的学理性研究,呼吁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照护需求,以及加强对家庭照护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荷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本文简要分析了荷兰建立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的背景,介绍了荷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概况,包括服务内容、服务体系、受益资格、资金和费用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摘要]近年来保险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取得良好成效, 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与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国家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国家对外经济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 国际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 要求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建设。保险业承担好社会责任, 需要处理好企业经营与服务大局的关系, 业务发展与诚信教育的关系, 产品创新与消费者权益的关系, 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创新价值理念, 拓宽服务领域, 进一步提升保险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服务全局, 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坚持改革创新,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 进一步服务保障民生; 坚持互利共赢, 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保险合作对话。  相似文献   

16.
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许多国家应对老龄化的一种政策选择。但长期照护保险并不是万能的,它有天然的脆弱性。本文从资金的可持续性、管理、服务、评价科学性方面考察了日本长期照护保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险制度结构、服务内容、三险关系、管理运行角度分析我国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的脆弱性及所面临的风险。根据长期照护保险的制度特点,提出对策建议:在制度结构上保证统一性和差异化并存,中央和地方权责对等、界限分明;在服务层面要标准化和多元化并存,注重预防体系的构建,发展和扶持相关产业,细化照护机构功能性分类和层次性分级,制定科学的服务标准;界定医养结合相关概念,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服务需求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养老服务问题尤其是长期照护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针对中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的讨论呈现出外在一致性和内部矛盾性并存的局面。基于护理需求高速增长的现实,学界对长期照护保险建设的必要性达成共识,但在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方面存在分歧。长期照护保险的筹资方式与筹资渠道、服务类型与队伍建设以及制度模式的选择更是学界争议的热点。中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正处于试点发展阶段,在资金、服务、立法、制度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家庭"照顾赤字"问题突显,如何处理我国失能老人照顾服务体系中非正式照顾与正式照顾的内在关系,是失能老人照顾服务政策设计的关键。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 2005—2014年的数据,分析失能老人非正式照顾和正式照顾利用情况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特征,运用多层混合Logit模型考察正式照顾对非正式照顾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失能老人非正式照顾利用率居高不下,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正式照顾利用率水平维持在低位,对非正式照顾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经济收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水平低的"资源匮乏型"失能老人更加依赖非正式照顾,因而需要通过提升正式照顾服务的可获得性,全面整合照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传统意义上,我国银行特别主要扮演资金服务的服务者,深层实质上是国家货币政策和调控的传导者,行业的政策背景和导向性很强,再加上银行的垄断地位,银行对业绩的重视明显不够。随着我国银行的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攀升。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发展不协调。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城乡在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方式、主体、内容以及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城市较之农村有明显优势。应从加大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和政府照护资金投入、缩小城乡照护服务内容差距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