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制定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效果是有限的,开征碳税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碳排放区域存在很大差异。开征碳税,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这将导致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税负越重的现象,因此,在选择征收环节、制定碳税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探讨降低开征碳税对我国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策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及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开征碳税因此成为焦点话题。国内的研究文献大都主张开征碳税。文章从国际开征碳税的经验以及国际研究成果考察开征碳税的前提条件,继而分析目前我国开征碳税的具体条件,结果认为:目前我国不具备充分条件支持碳税的开征,因此开征碳税不一定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薛睿 《新西部(上)》2013,(7):61-61,54
本文分析了我国碳税政策现状,论述了我国碳税征收的必要性及碳税税制要素的设置。指出开征碳税有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低碳新兴产业的发展。碳税税制要素具有多个层面,包括碳税计税依据、纳税人、纳税范围、税率、税收归宿、碳税使用范围和税收优惠政策等。需要合理设置碳税税制要素,使碳税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和线性需求模型分析了碳税的价格影响、福利成本以及再分配效应。征税导致占中低收入居民支出比重较大的基本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如电热水气、房屋、公共交通、食品等;从等价性变化、补偿性变化的角度看,城镇居民的福利损失随收入降低而上升,而农村居民中中等收入家庭损失最大;Atkinson公平指数显示碳税前后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因此,碳税具有一定累退性。但是,碳税边际福利成本及其收入差距影响并不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手段缓解其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如今全球变暖情况越来越严重,近两年出现的雾霾天气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有所作为,如何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碳排放成为了新的课题。而碳税作为碳减排的工具之一无疑对国家控制碳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促使企业走低碳之路,从而抑制国内化石能源消耗;其次,这也将成为我国应对欧美碳关税,保护出口贸易的有力措施之一。但碳税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经验来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晓娣 《南方经济》2014,32(32):58-72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和线性需求模型分析了碳税的价格影响、福利成本、以及再分配效应。征税导致占中低收入居民支出比重较大的基本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如电热水气、房屋、公共交通、食品等;从等价性变化、补偿性变化的角度看,城镇居民的福利损失随收入降低而上升,而农村居民中中等收入家庭损失最大;Atkinson公平指数显示碳税前后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因此,碳税具有一定累退性。但是,碳税边际福利成本及其收入差距影响并不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手段缓解其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7.
王炳杰 《特区经济》2009,(10):275-277
本文基于对灰色系统理论的相关介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来对我国高新技术中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创新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论,对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综合解决。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在减排中应有所为。该文研究开征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税收政策工具,分析征收碳税的经济效应,探讨碳税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节能减排的影响,以实现减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梁圆 《北方经济》2022,(6):33-37
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经济手段,已在些许国家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借鉴国际碳税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碳税实施方案,并从征税范围、征收环节、计税依据、税率水平、税收优惠等方面阐述了碳税制度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碳税对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性为基点,以江苏省和山西省为例,参考了李绍荣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6.0对碳税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税征收对两个地区经济及环境带来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碳税辅以碳排放权交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减排政策工具.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实行碳税的现实条件,对碳税税制要素、税率、征税环节、税收收入的归属与使用、税收减免与补偿等相关政策配套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减排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多种模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对碳税的技术路径进行设计;揭示动态条件下碳税税制要素的构成与选择;指出税率是碳税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且存在最优的碳税减排税率;辨析中性税收实施方式下多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和最优税收返还模式;分析碳税及其政策配套的减排效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适合我国实际的碳税政策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创新价值体系中,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基于价值体系三个维度,探讨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成体系和运行机制,籍此深入探索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成体系,包括平台知识供给体系、平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科技中介体系、平台智能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从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模块和交叉价值网络三个维度,剖析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各构成体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林玮 《改革与战略》2014,(11):116-119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海洋新兴产业内涵,通过文本匹配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全国1.5亿市场主体的海洋新兴产业相关企业自动识别和分类算法,实现了自2018年以来的相关企业在招聘薪酬、融资、专利、企业招投标等相关数据的跟踪。结果表明,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总体呈现人力、资本、科创等要素不断涌入,市场日趋活跃,整体向好态势。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领军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融资力度仍需加大、行业发展同质化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仲晓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3):126-128
近年来,经济国际化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机遇。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其未来的发展必然与苏南的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紧密相连,其选择哪种产业和如何选择产业才能更好地发挥淮安经济优势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利用区域战略产业指标选择近期淮安战略产业并提出可行建议和方案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成为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研究过程中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机遇六个方面对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所引起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碳减排政策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热点问题,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为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有效实现,文章对国内外碳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税收控制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多数研究均验证了税收对于碳减排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作用;能源价格的提高在直接方面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方面对能源效率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非化石能源项目进行补贴后,可以转变非化石能源的生产结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有所增加,而对化石能源的补贴减少,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也有所增加。最后对碳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晓旭 《改革与战略》2011,27(8):177-179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方向。为了有效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制定包含多种政策工具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文章总结了低碳经济政策的最新研究,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目标和特点加以探讨。这个政策体系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碳税为核心,并结合税收返还和研究补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相关文献整理对创意产业的特征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创意产业的不确定性主要蕴含在"创意"产业化的全过程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创意产品形成的不确定性、消费者互动的不确定性和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内外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文章认为对创意产业不确定性进行有效管理,需要从创意产业发展规范统一化入手,加大创意产业人才与配套设施的投入,促进资本市场与创意产业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杰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68-170
文章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给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UZZY理论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房地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